第一六五章 论曲(3/4)

  【一品江山】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而这首木兰辞的作者老衲,是八百年后的人,那时候的发音,已经与宋代有很大出入。尽管纳兰是用的江南雅音来填词,与宋代人的口音同源,却也无法抵御时间和空间的侵蚀,一样多有不同。

  因此清代人填出来的词,与宋代曲牌之间,并不能完美的合到一起,旋律与字声的偏差不能避免,听起来不免产生违和感。即使在这个时代,许多非京籍文人,因为方言的原因,填出的词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杜清霜正是这样猜想的。

  “有两种解决方案。”陈恪接受了完整的儒学教育,对乐曲还算精通,何况他还是声韵学的大家,加上多了千年的见识,自然明白症结所在,也知道如何去应对:“一个是,我给你修改字音,就当是用方言唱出。”

  “嗯。”杜清霜点点头,听他说第二个,显然对这个方案不甚满意……当然不满意了,堂堂歌仙,却用方言唱曲,会被人笑话的。

  “第二个,修改原有的旋律,使其适应字声。”陈恪缓缓道。

  “公子的意思是……”他声音虽轻,落在杜清霜耳中,却不啻一击响雷,只见她檀口微张,半晌回过神道:“把原先的曲调改掉?”这冲击实在太大了,她学了十年曲子,从来就没想过律书上的曲调可以改。”

  一首词如何才能演唱出来?首先必然有曲谱,然后有配合曲谱的词……为什么填词时,每个字都有严格的平仄限定?就是为了配合旧有的词谱。宋朝开国百年,诞生的新词不下十万首,词人和乐人们,从来都是只想着,如何填出合乎规范的词,却没有人想过,让那些固有的曲调,去适应自己的词。

  在宋人心里,这就好比,当儿子的,必须要听父亲的,但你不能要求,当父亲的听儿子的话。

  现在陈恪却说,把固有的曲调改掉,让它适应我的词,你说杜清霜能接受得了么?半晌,她才轻声道:“从没人这么干过。”

  “为什么不能这么干?”陈恪摇摇头,意态悠闲道:“其实词人都有同样的困惑。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岂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顿一下道:“这也是时下难出好词的原因所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