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两路夹击吴郡(2/4)

  【奋斗在汉末乱世】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张昀的身份地位如此高贵,他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自然会激发起所有搞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寿春搞科研的氛围由此更加浓厚,搞科研工作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重视科研的人仍然太少,大量读书人把当官当成最高追求,把经学和吟诗作赋当成炫耀资本。

  有很多地区,仍然把商人当成下等人。

  张昀播洒下的科技种子,只在张昀的控制范围生根发芽,一旦离开徐州和淮南,就不再有几个人还在搞科技。

  由于战乱,加上气候变化,张昀控制区以外地区粮食减产严重,旱灾蝗灾和温疫流行,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活下去是其追高目标,怎么可能有余力搞科研?

  即使是袁绍和刘表、曹操这样的人,虽然全都满腹经纶,是作赋高手,想叫他们关注科技简直是痴人说梦。

  张昀对科研形势清楚得很,在微山湖时就有深切体会。张昀知道只能一步步来,一旦蒸汽机制造成功,不仅可以制造蒸汽动力战船,还可以制造蒸汽动力脱粒机、碾米机等,当这些科技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后,其先进性自然会对人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机械设备设施的研制中去。

  张昀很想制造白炽灯,让王府首先使用上电灯。一旦有了电,一些简单电器就能使用。

  电线电灯一旦能够大量制造,张昀就准备利用水力进行发电。

  张昀想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好想拥有分身法,把一天分成十天使用。

  江东,陈登率领在一万步骑从秣陵南下,桥蕤率领一万步骑从宛陵南下,两路大军正按计划向吴郡推进。陈应率领水师船队走大江,直逼丹徒,配合陈登出兵。

  冬季是江东出兵的最好时机,沼泽相对干燥,步骑行进相对容易。

  假如在夏季,东汉末的苏南地区到处是沼泽,杂草丛生,蛇虫出没,从秣陵南下,困难重重,还不如走宛陵方向南下来得方便。

  不过从秣陵到丹徒路相对而言还算好走,陈登率领的一万步骑很快就到达了丹徒城下。陈应率领战船在江面做策应工作。

  孙权安排太史慈率领五千精兵守丹徒。

  太史慈是名将,身高马大,臂力惊人,极善骑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