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众望所归(大更)(3/13)

  【寒门宰相】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

  二苏进京了。

  苏轼倚在马车窗边,望着熟悉的街巷市井,眼底泛起一丝恍惚。这座承载了他半生悲欢的城池,此刻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柔。

  对苏轼而言这个时空,因受到章越照拂,所以并未遭到历史上的那等打击,除了有时感觉孩子不太会读书,除此之外倒也算得上平安喜乐。

  为官者无外乎名利,权势,但苏轼不喜欢这些。

  苏轼并不喜欢端起架子教训人,他天性自由,他厌恶官场森严的等级,更不耐那些虚与委蛇的应酬。与其在朝堂上揣摩上意,他宁可蹲在街边听贩夫走卒说市井趣闻。

  所然而这份疏狂之下,却藏着士大夫最赤诚的担当。即便经历过诗案风波,他仍保持着“言必中当世之过“的锐气。朝中友人数次劝他莫要再作“逆耳之言“,他却总笑道:“若士人皆缄口,要笔墨何用?“

  苏轼回京之后第一件事,便是面圣。

  延和殿上,新磨的墨香混着殿中沉水香,苏轼伏在青砖上,听见帘后传来珠玉相击的轻响。

  垂帘后的高太后面对苏轼。

  “苏卿可知,当年诗案后你任何职”

  苏轼答道:“回禀太皇太后,臣居黄州团练副使。”

  这个从五品散官,曾是苏轼政治生命的谷底。

  “今欲擢你为翰林学士承旨,可知是何人举荐?”

  苏轼怔了怔。这乃四入头之一,历来是宰辅储备。他大声道:“臣仰赖太皇太后之恩典。”

  “此与老身无关!”太后截断他的话。

  苏轼闻言有些抓瞎,只好道:“或是陛下的恩典。”

  高太后笑道:“亦非官家。”

  苏轼茫然了会,司马光?吕公著?章越?这些故交的面孔在脑中闪过于是道:“也许是大臣的举荐。”

  却听太后又道:“与诸相公亦无干系。“

  苏轼又呆立了半天,心道这莫非是太后点自己。他正色道:“臣虽不肖,但从不向人求官,哀求荣华富贵!”

  高太后道:“卿误会了,老身早就对卿家言语,这是先帝的遗诏。”

  苏轼闻言一愣。铜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恍惚间苏轼仿佛看见了官家坐在此位上,与他商量大事。记得苏轼第一次进京面圣时,批评官家进人太速,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这话犹在耳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