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丞相司直诸葛亮(3/5)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法正刘巴诸葛瑾内心当然是一阵无语:设置丞相可以说,谁当丞相还要等正式讨论决策后再公布……就这事儿还用讨论?谁不知道谁啊!

  一众人等闲聊了一会儿,很快朝贺就开始了,百官依次入未央宫,一番繁复的典礼,随后是刘备的新年训话环节。一切都结束之后,稍稍有几项紧急的朝政议题,大家顺便讨论一下。

  初八这场朝贺,最后还有一项议题,就是对上个月下旬刚刚结束的昆阳战役进行论功,然后借着这个机会,把李素去年新立的功劳也都论一下——

  朝廷做事礼不可废,李素要升丞相,这一次的朝会只是论功预热造势,下一次朝会才是推举丞相人选。哪怕大家都觉得板上钉钉的事情,还是要走流程。

  论功环节没什么好质疑的,恩自上出嘛,主要是刘备说了算。

  而吏部尚书董和,只是扮演一个传声筒,帮着宣读一下刘备的决定。

  正常情况下百官的考功当然是吏部的职责,但那些比吏部尚书还大的官,基本上都是皇帝说了算或者三公集议,吏部尚书就是个备案的。

  董和当众大声宣读了相关文件,李素之前被大伙儿提到的几项功绩,果然都顺势写在了里面。

  当然,明面上写出来的东西,跟私下里可以拿来说的东西,还是有一点出入的。

  首先就是李素跟蔡邕编造《史记索隐》给四夷领土造核心的功劳,这其实是去年各项功劳里最大的,毕竟是为朝代领土提供正统性依据的事儿,而正统之功在封建王朝从来都是很重要的。

  但这事儿不好拿来明面上说,所以只是轻描淡写写了个修史之功,还是写在最末尾,典型的“朝廷旨意字越少事儿越大”。

  相比之下,去年因为刚刚第一年正式实施工商税法改革,实际开卖工商税债券,还卖出去了好几十亿近百亿。虽然立法的功劳再前一年就立完了,今年只是实施。但这些东西比较容易上镜,数据漂亮,就在表彰功绩的诏书里大书特书。

  连带着还导致刘巴、诸葛瑾、孙乾等人也顺带着被嘉奖了,这些文官原本没有军功,很难封侯,而且官职也不高,只是尚书级别,之前三公里那些没军功的高官也才封到乡侯。但这一波,把刘巴孙乾等人也提到了乡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