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没有不难的(2/6)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参与的郡少了,资源少,大不了修慢一点。托勒密王朝集埃及民力修大灯塔,前后四十年才彻底竣工。李素修个五到十年也不算慢。

  筹集的具体方式,还是按比例合股比较好,会稽郡和吴郡出大头,丹阳郡和广陵郡可以少量参股。将来的收益和回本则用收过路费分成的办法来解决。

  只要每一条经过长江口或者东海该段海域的船只,都要缴纳关税,并且合并缴纳港口基建设施使用费,灯塔的成本也含在这个过路费里。

  到时候凡是参股的郡,就从港务局的收费里按比例分成,反哺地方财政。而会稽郡那部分,因为是李素的封地,税赋自然也进了李素的独立府库。

  李素相信大汉将来的工商业发展和“漕运走海”的潜力,港务局的基础建设投资,绝对可以靠收过路费收回来。

  基建和钱都搞定之后,最后只剩个别审慎的官员,提出对诸葛亮所说的“在灯塔篝火层下方再设钟楼层”这一细节的质疑。

  一方面,很多官员质疑如此巨大的铜钟能否铸造出来,就算铸造得出,会不会浪费铜太多,毕竟铜就直接能铸钱。一百万汉斤的铜那至少等于一到两亿枚五铢钱了。

  就算是当年汉灵帝在位,最奢靡的时候,在西苑、毕圭苑等处造水法,每个单品耗费最多也不超过千万钱,全加起来也才那么多。

  李丞相直接铸造一个大钟,就花掉相当于汉灵帝在皇家园林里那么多给排水系统的铜材,不太过分了么?

  对于这个问题,李素指望的是将来能够把周瑜发现的菲律宾主岛吕宋岛的铜矿开发出来,让大汉缓解钱荒,铜也可以富裕一些,到时候拿一两亿铸个钟算什么。

  而且钟未必要跟灯塔一起修,可以先留出空间,未来再用逐级起重机抬升上去,时间放宽,绝对不会用民过重。

  至于铸造的技术,李素觉得还是可以做到的——历史上明朝铸造的永乐大钟,大约七八十吨,算是华夏古代技术铸的最大的铜器了。

  而后世俄国人1700年代造的沙皇钟王,重210多吨,那也是工业歌命开始前至少半个多世纪的事儿,说到底用的还是传统文艺复兴科技。李素稍微开点挂,造个比沙俄钟王还重点儿的,再抢一个世界纪录,而且是永久的,应该问题不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