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了清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每年秋分以后,围猎的队伍在黎明前藏于密林,头戴鹿角帽,身穿鹿皮衣,吹起木制长哨,模仿鹿的声音,引诱鹿群进入伏击圈伺机射杀,以此训练军队。康熙在承德设立木兰围场行围,与清军在其它地方的行围比较起来,声势最大。按康熙二十二年的规定,每年要以12000人的规模进行“秋弥”活动。不仅各部官员必须参加,而且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也要汇集到这里,随班行围连续进行20天,其盛况空前。行围期满,皇帝和王公贵族齐聚围场南部的张三营,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宴会后,清帝再“宴赏”蒙古王公。由此可见,木兰围场不仅是满、蒙军队的大规模军事活动,也是政府与蒙古各部的一次盛大集会,以达到结好全国各族上层人物,巩固边防的政治目的。清朝皇帝的“木兰秋称”活动,不仅对其官员和八旗子弟进行军事拉练演习,而且也是争取团结各族,巩固统治地位和抵御外侵的示威。康熙帝在位61年中,自设“木兰围场”,只有两年没有来过,一次是1682年,因出巡东北,布置黑龙江前线抗击沙俄侵略的军事活动;一次是1696年,因出征喀尔喀蒙古的图拉河,追歼沙俄支持的噶尔丹叛军。除此,就是康熙临死的那一年仍坚持行围,他一生坚持行围,打的猎物就多的没法数了,可能光老虎就有七八十个吧,还有几百个狗熊,上千的羊鹿,成完的兔子,不过我觉的他是吹牛,肯定把别人给打到的也算到自己的头上了!他死后,雍正帝继位,因忙于内部的倾轧和巩固皇权,消除异已的斗争,停止了行围射猎活动,但他定下了规矩:“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术兰,毋忘家法”。乾隆六年(1741年)以后,乾隆把木兰行围逐渐发展到了更大的规模,由于他老人家的文治武功,现在不仅蒙古各部上层人物齐集一堂,而且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南部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也巴巴的从万里之外赶来,讨好我们,也要在在围场盘马弯弓,纵横驰骋,亮亮本事。后来清廷大兴土木,修建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还曾经在此伐古松34万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