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了清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马车一出府门,便从窗内向外撒钱(铜板),一直撒到胡同口外。这是王府内眷于新正第一次出门的惯例。名日“散灾”。其实,诸灾百病并不能因之祛除。而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们捡些铜钱买些糖豆、玩具,各得其乐,倒也无可厚非。
人马到达白云观后,先不拜神,也不逛庙,直往星神殿东北角院落里的客堂落座,观里的住持急忙上前拜见。这时,太监捧上一个黄纸封套递给住持,内装白银五十,作为香资,年年如此。中午,由白云观招待午餐,备有一席精致的素菜。席间最好吃的是“江米藕”。这种江米藕,那紫红的藕节,每一孔里填满晶晶莹莹的雪白江米珠,切得整整齐齐,上面满撒雪糖,复浇桂花香蜜,其上还有一些山楂糕细丝,称得上色香味俱全,堪称绝品。只要一看,就能使人增添食欲。吃了还想吃。
饭后稍事休息,由道士陪往东边的法堂去观看“放堂”仪式。
“放堂”是“乐善好施”之举,每年多半是由同仁堂乐家出资主办。白云观有道士二、三百人,每逢“燕九节”全体到齐,只多不少(可能还有冒充的),每人带着一只大碗和一双筷子,依次鱼贯入堂。法堂内设摆条桌板凳,方便道士依次就坐。法堂中央放置方型法座。众道士落座告毕,仪式开始,法堂香烟缭绕,蜡烛高烧。白云观住持披法衣,执如意,高踞上坐,口中念念有词。继而,由大祭道士抬来大批馒头。每个馒头重约一斤以上;接着又抬进来一桶一桶的香油炖白菜。于是,开始“放堂”。每个道士依次前行领取馒头,一人一个。众道士在法堂内只能喝汤吃菜,而不得吃食所领份额馒头。约十多分钟,“放堂”结束,终年不得饱食白面的道士们,人人喜出望外,回归寮房。这一义举,故使乐家声誉遍及京城。
在白云观的西墙外,有一条一脚宽的土路,两旁搭起看台,上盖苇席,中有桌凳,桌上备有茶具。此处乃一年一度的竞技场地。看台为两层,上层专设妇女座席,下层皆为男人座席。上看台不用买门票,只需付高价茶钱。跑马,马为高头骏马,鞍马鲜明,马尾装饰各色彩带。忄票悍的骏马,翻飞的马蹄,风姿翩翩的骑者,伴随着看台上声声喝采,扬扬得意。参与者多为公子王孙和内务府的达官显贵。我对这个不感兴趣除了那美味的江米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