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天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不处理周奎,大明的勋戚就会为大明的朝廷效力吗?
杀鸡儆猴,岂不更妙?
和李自成兵败一片石的并非牛金星等嫡系,而是唐通。
唐通本是大明宣化总兵、密云总兵,大顺军到了,唐通降了大顺,清军到了,唐通又降了清军。
还有骆养性骆家,世代掌管锦衣卫,这可是上十二卫之首,掌管午门班直的军队,在清军入关的时候,骆养性怎么选择?骆家怎么选择?
大顺来了投大顺,鞑清来了投鞑清,左右不过是换个主子罢了。
一片石之战的败北,不能仅仅归咎于吴三桂的背刺。
是李自成对朝中大臣的品行实在是心里没谱,同时对清军的战力严重低估,这种低估在军事行动是极其致命的疏漏,料敌从宽,是兵家第一戒训。
对清军入关助战和吴三桂联手的可能,毫无准备,这种疏忽,是一片石之战败北的主因,吴三桂的背刺,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而且在攻破北京城之后,李自成也陷入了胜利者怪圈。
在一片凯歌之声中,滋生出了轻敌冒进的思想,这种骄傲轻敌的思想,导致李自成去山海关,连牛金星都没带,自己带着六万人,以为山海关也可以和大同、宣府那般,传檄而定。
而李自成的大顺军高达百万之众,却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广等地,甚至还和张献忠对垒。
这种分散的做法,导致李自成匆匆赶往一片石之时,只调动了六万人,还留下了嫡系牛金星等人驻守京师。
这种种行径,似乎也代表着大顺的朝廷,认为明清之战,已经是“前朝”之事,大顺朝廷和清廷无怨无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为安。
这种危险的思想和种种,导致了一片石的惨败。
当然有些人,喜欢将这些复杂的问题,简单的归结为一句,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
“万岁所言,臣不敢妄言。”孙传庭擦了擦额头的汗,万岁问的这话也在理,就是不法办周奎,这帮卖国求财的勋戚们,就能停下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黄少发都死在京师了,在大同的黄家,可没停止跟建奴往来货贸硝石、火炮等物。
朱由检思考了片刻说道:“就依伯雅所言,暂时扣留右镇抚司,待到归化城事情了结,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