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冯建军队的两面性(2/7)

  【皇明天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毕竟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岳家军那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宁愿吃金人的人肉,也不吃百姓一口粮的岳家军,那岂止是封建王朝军队的bug,连运输大队大队长,也不止一次感慨,他的军队远不如封建军队。

  大明军队有白杆军那样的军纪,粮草足够的时候,行千里而不破一门一户,朱由检就已经十分的庆幸了。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

  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

  想要千里勤王,最少要筹措三个月的粮食,才有可能上路,随着行军的路程越来越远,所需要筹备的粮草,会指数的增加。

  军队是去打仗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的。

  不掠民,他们能怎么办?

  饿死?

  或者路上消耗了太多的粮草,导致战事稍有不顺,就地解散?

  在封建时代的被打散的兵匪,像两宋交际时的戚方、桑仲、李成这种的,别说放火打劫了,吃了你的酒、掏干净你的粮、睡了你的媳妇闺女、还要杀你全家。

  这就是兵匪的常态。

  岳家军为什么可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因为岳家军的军纪严明,其次是才是岳飞本人非常擅长回易与屯田。

  回易就是军队创收,岳飞本人也担任屯田使,屯田有方。

  在行军之前,会有三个月左右的粮食屯集在军营上,随时可以应招出征,随时可以作战,在行军的路上,保证粮草。

  但回易和屯田,并非军纪的保证。

  比如南宋初年的清河郡王张俊,那也是一等一的回易创收的高手,但是张俊搞得钱,完完全全都用在建西湖行在太平楼和为难小偷身上了。

  【俗云张循王(俊)在日,家多银,每以千两镕一球,目为没奈何。】

  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为了防止小偷偷走自己的银两,张俊的选择是每一千两,就铸造一个银球,连小偷看到张俊的银子,也只能“没奈何”。

  岳家军能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原因,是无论岳飞还是岳飞手下的将领军官,绝大多数出身贫寒,把士兵们当人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