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推广番薯(5/6)

  【皇明天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朱由检看了半天,也没看多明白,很专业,也很详细。

  大明的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大约就是肥一点的田亩产千斤以上,贫瘠一些的地,亩产就只有五六百斤了。

  徐光启去年回京之后,就一头扎在了沙河附近的田里,沙河因为白浮泉改水,无法得到及时的灌溉,而徐光启正式借着这次改水,把番薯在京师附近的耕种的种种,全都做了出来。

  “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年一茎,次年便可种数百亩,可当米谷,凶年不能灾,用地少而利多,易于灌溉,根在深土,食苗至尽,尚能复生,虫蝗无所奈何。”

  朱由检将这开头的甘薯十三胜,仔细通读了一遍之后,继续看着后面的提议。

  “说说推广番薯的困难。”朱由检拿起了桌上的朱笔,十分迅速的批红,只字未改,这份奏疏在北京可以说是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徐光启而言,他已经准备了数十年之久。

  “朕可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朱由检十分认真的问道。

  推广番薯,他是认真的,让百姓们吃饱肚子,不发生大规模饥荒,是皇帝不可推卸的责任。谁敢拦着,朱由检就敢杀对方全家。

  从万历二十一年起,福建长乐商贾陈振龙到吕宋岛,将番薯的藤蔓绞进缆绳之内,躲过了出入境检查,回到福州种植,大有收获。

  福建巡抚金学曾,在福建试种成功,并且在福建各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救荒救民效果十分好。

  而闽中百姓为了感谢金学曾,就将番薯定名为了金薯。

  这也就是为何毕自严、徐光启、黄立极联名上书,叫做劝民领种金薯疏。

  金学曾大喜过望,写了奏疏入京,可当时申时行正和万历皇帝玩斡旋,国本之争正是酣战的时候,推广番薯之事,无疾而终。

  而徐光启却是对番薯上了心,可是万历年间他位卑言轻,天启年间他又不得志,奏疏也多数被卡在了文渊阁或者司礼监,回到上海老家的徐光启,并没有放弃对番薯的研究。

  这推广番薯,徐光启已经筹备了数十年的时间,直到朱由检来了,才算是入了天子眼中,正式走上了流程。

  徐光启入京之后,第一个议题也是推广番薯,并且身体力行,走进了田地里中,为大明百姓的肚子认真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