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黑洞就由我来发明吧(3/5)

  【科技之神】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谢谢理解,我会的。”

  ……

  顾玩跟艾弗森教授提到的“中子星的下一阶段天体”研究,当然就是地球人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的黑洞理论了。

  但是在蓝洞星上,天体物理的研究比较迟缓,而且是不仅实验观测迟缓,连理论模型的架构也比较迟缓。

  或许有人会奇怪:黑洞这玩意儿,小学生都能理解吧?

  白矮星、中子星,密度越来越大、逃逸所需的速度也越来越大。当表面逃逸所需速度超过光速时,光线不就无法摆脱了嘛?不就会形成黑洞吗?

  但是实际上,黑洞理论的诞生,没有那么简单的。

  只能说,上述那些数学计算,倒是早就有了,那是20世纪早期,德国科学家史瓦西理论算出来的,并且给出了那个最小逃逸半径的算法,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史瓦西半径”。

  地球上,最早提出黑洞这个词的,是remo-ruffini教授此公甚至都没有约定俗成的汉语音译名,可见其冷门。此人大约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年代的时候,最初提出的。

  (首次在正式国际学术会议上使用这个词的人是约翰.惠勒,因为惠勒资历老,成名早,所以学界一般公开宣扬的以惠勒为主。)

  不过,无论洛菲尼还是惠勒,他们当初随口一提的猜想,都有很大的漏洞,所以一直到十几年后,史蒂芬.霍金解决了这些漏洞,才让黑洞猜想在理论物理学界被人接受。所以地球上的理论物理学界一般更强调霍金的贡献。

  至于观测,那更是到21世纪,地球人才逐步积累起黑洞素材。中国人应该不陌生,直到2018,视觉华夏还因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惹出麻烦。

  如今,在蓝洞星上,remo-ruffini显然是个默默无闻的家伙,而霍金也不存在。因此,顾玩决定毕其功于一役。

  如果他是在中央科大读的博,要搞出这么一个纯理论推演的成果,或许国际争议还会比较大。不过,既然是已经来斯坦索姆读博了,相信西方的敌意也会少一点。

  而且黑洞这玩意儿,定义不定义,解决不解决其理论难点,都毫无经济价值,所以拿来作为大洋国这边的博士课题,也就不会被大洋国人占走经济利益上的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