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登月计划和轨道望远镜(3/5)

  【科技之神】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这就相当于又是一波物种大交换红利了,鬼知道能育种出什么。

  这么高的红利,自然大洋国人也会因为商业和金融资本的考量,而搞一搞空间站。

  东方国也搞空间站的话,目前难度并不是非常大,无非还是钱的事儿,以及有没有那么多材料学和生物育种学方面的需求来分摊。

  所以,顾玩整理清楚思路之后的计划,就是这样的:

  “我的设想就是,上下游说一下,把科技部目前觉得优先级还不太高的自有空间站计划,提前一下。将来用一到两年把空间站设计出来、然后测试、发射,争取四年内有我们的空间站进入轨道。

  下一步,我们就可以把其他的未来大型宇宙发射项目,拆解成一个个小的项目,然后在近地轨道的空间站上组装起来。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再追求单次发射的最大有效载荷和最大发射直径了。

  尺寸、载重都不够,大不了小型火箭多发射几次,到轨道上组装起来,再干其他大事儿。比如弄个大型的轨道太空望远镜,甚至是登月计划,都可以从地面轨道进行二次组装。那样,就不用狂砸大型化的地面发射火箭了。”

  把一个大目标,拆成几个小目标,这是最直白的解决方案。在航天领域,分10次发射每次20吨的东西上天,肯定比一次发射200吨的东西上天,要简单得多。

  哪怕考虑到组装带来的结构冗余要多留10%~20%,综合算下来还是划算得多。

  地球上,埃隆马斯克搞火星登陆时,哪怕还远没有实现,但有些指导思想是一开始就确立的——比如出发基地不要选择在地球地面,而是在环绕轨道上。

  毕竟,当年地球上美国佬登月的土星五号火箭,地面发射总重可是高达3000吨,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却不过140吨左右,月球轨道有效载荷47吨。

  也就是说,地面发射的超大型火箭,大到土星五号这种级别,只有4%的分量是发射到了地球轨道上,其他都是为了把这4%送上去的损耗。而发射到月球的重量只有。

  但是从这组数据,侧面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从地球轨道出发,再到月球轨道的话,就有高达40%的效率(除以4%,大约是40%),地球轨道上飞出去5吨重的东西,有2吨之多能达到月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