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神】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顾玩这套离子加速质谱仪,年代测定精度可以短到三十年左右,这已经相当于自然半衰期的5730年,除以2的8次方左右。因此,其能够测定出来的C14丰度变化,也应该大致相当于2倍的开八次根号。
比如,当被测物年代距今有1910年,C14浓度应该只有新鲜状态的,距今1940年的时候,C14浓度应该只有新鲜状态的。
考虑到自然状态下,C14就只有C12的1万2千亿分之一,所以他这个仪器基本上可以达到“每400万亿个碳原子里,少了一个C14原子,都能测出来”的程度。
别觉得夸张,地球上21世纪那些离子加速器质谱仪,也都是可以测到那么精确的。
外行人或许觉得难以想象,但现代人类的物理科技,真的已经发达到这种程度了。
……
京大考古系的山下教授对物理毕竟不是太精通,所以他只是知道上述原理和算法。
但对于数据本身的测量是否可靠,还要靠东大高能物理系的堺教授定夺。
如果这个测量本身可靠,那就意味着,能够证明“汉倭国王印”是1940年前之前的东西了(正负误差二十年)。
堺俗人看着数据报表,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问道:
“对于从原混合碳原子团中、分离出来的C12原子团中的原子个数,我没什么异议。毕竟数量较大,可以用质量称量法直接称量,这一步,跟离心法的验证是一样的。
可是,对于分离出来的C14原子团里,究竟有多少个14原子,你是怎么测算数量的呢?要知道,C14原子个数稀少,稍微差几个,就会导致误差率达到额定阈值之外。而且,你的新方法,是如何保证分离后的C12原子团里,一点C14都没有的?会不会还有黏连在一起,没分离出来的?”
顾玩笑了,他立刻拿出一些实验记录过程的仪器内照片——当然,所谓的“照片”其实只是俗称,因为没有传统光学摄像仪器和技术,能精确到拍摄原子层面的东西。
所以,那玩意儿事实上是类似于一些捕捉光栅记录的东西,非物理专业的看官,只要知道这玩意儿能记录实验过程中。原子流是如何通过加速管和偏转器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