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没有啥强杀不掉(2/5)

  【喷神】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拉氏的原意是假装他不知道萨达姆没有藏核武器,他以为萨达姆藏了,所以灭了他。灭完才知道萨达姆是无辜的。就用这句话搪塞大众发动战争的理由。)

  冯见雄引用和翻译完之后,立刻画龙点睛:

  “在现代科研领域,哪怕是和客观规律作斗争的一级混沌系统领域内。你以为‘分工越来越细’的科研人员,就真的知道自己懂哪些、不懂哪些了么?不,他们其实不知道。更可怕的是,有些时候他们不知道,并不是因为他们人品不好、或者道德败坏。

  他们完全有可能是怀着一颗好心、想要走捷径报效公司、或者纯粹只是因为把可能面对的问题想简单了、把困难想轻易了,然后坏了事儿。所以,‘用人要疑’才显得那么重要。而我们在这里的‘疑’,依然可以表现为不干涉他们具体做事、对他们充分尊重、发挥他们的创意才华。但同时给予科研竞争,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用其他工作室和项目组来查漏补缺、无则加勉。

  我觉得这种查漏补缺无则加勉的制度,跟‘不尊重’科研人员丝毫扯不上关系。相反,我们是尊重他们的同时,又疑他们,这一点没有任何矛盾。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个例子——也算是我目前在做的一些课题吧。从2007年开始,因为新《专利法》修改后,最高院出台了一些相应解释,把‘审查员驳回后、申请人申诉至复审委改判’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效力,从原先的‘发回审查员重审’,改为‘直接改判授权’。

  但事实证明,一两年下来,这条解释背后的法律风险非常之大。我的导师刘渊明教授,这两年就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了,发现了一些因为这个制度而被漏放过去的、本该无效的发明专利。最近,作为国知局的顾问专家,他也在奔走呼吁,并且出专题的学术专著,让各方重视这个问题。

  在这些案例中,难道国家复审委的委员们,是故意放过那些无效专利的么?那些最高院法释办的专家们,难道不够为国为民吗?不是的,只是作为一些纯文科生、法学博士,那些法释办的专家们对于现代科技的前沿细分程度一无所知。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不懂,就把似是而非的东西放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