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开放(3/7)

  【明末称雄】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听说今年的庶吉士只选三十人,天下数十万读书人,今科最终考出三千举人、六百进士。如今为庶吉士,更只三十额度,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一士子感叹。

  “还是太冲兄和炎武兄、百史兄最逍遥,不必再考上一回,殿试一过,名列一甲前三。”

  那人说的这三人,却正是今科的一甲三名,太冲名黄宗羲,复社社长,本科状元,更是连中三元,乡试解元、会试会元以及殿试状元,名动天下,兼之与他同考的四位弟弟也全都中得进士,因此黄家五兄弟一门同登第,黄宗羲连中三元夺状元,成为如今天下正热议的话题。

  黄宗羲连中三元成为状元后,立即被皇帝钦点为翰林院修撰,这是个正七品的官职。

  顾炎武顾继坤和陈百史陈名夏两人,也都是复社领袖,这次分别被钦点为榜眼和探花,他们两个同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正八品官。

  这也是一甲的特别待遇,一甲只有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按惯例都是直接进翰林院,明朝时称之为观政。

  明代时翰林院的官员具有两重意义。一是做为参预机务的内阁成员,内阁成员称大学士,因而内阁与翰林院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机构,这也是晚明时只有翰林出身才能入阁的由来。自成化后,不但内阁,连六部长官也都形成了必由翰林官充任的潜规则。

  明代的翰林院也包括了唐宋时代的秘书监、史馆、著作局、起居郎、舍人等职责。

  翰林院也是极尊贵的。

  不过到了大汉朝,虽然各种部衙名称都是沿用明代,但职责上却已经大变了样。就如内阁大学士从过去的五品到了现在的一品。翰林院的职责也大为改变,如果说司礼监现在成了皇帝的宫内办公厅秘书处。那么翰林院现在的职责则成了皇帝在宫外的秘书机构。

  相比起来,司礼监的职权更重,他们随时随地的为皇帝服务,而翰林院也内阁完全分开,承担部份秘书事务,他们的明确职责则是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并且还有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的职责。

  因此他们其实也是相当清要的地位。

  虽然如今大汉朝中格局改变。再没有主六部和进内阁必先经翰林的旧规矩了,可毕竟按新制,普通的举人中了进士后,得先去京师大学进修四年。包括两年读书,两年部衙和省府衙门实习经历,才能正式授官,一开始也只能从八品官当起。得先到县里做佐贰官做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