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新的食盐产运销制度下,根本无私盐可贩,也不再有那么大的利润。普通百姓不允许再煮盐出售,他们煮的盐也根本达不到盐务署晒制提炼出的官盐那么好。
盐已经不再是盐商垄断,不需要费那么大风险去走私,各省都有大盐仓,商人百姓可以轻易的从那里批发出盐来。
许多灶户、盐贩都改了行。
多数沧州人都去了燕北省,移民燕北,在那里分田分地垦荒。
李庄本来也想去,奈何家里有病重老母,最终留了下来。不过留下来也比以前强多了,大量的沧州百姓移民燕北,原来的许多前朝勋贵官产田地,多没收为朝廷官产。朝廷把这些地租佃给留下的百姓,佃租比地主家的要低的多。
李庄家有七口人,最后便佃到了七十亩地,虽然说田地不如其它地方,但广种薄收,有这些地可种,也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何况朝廷推广土豆玉米等作物后,又让这些地的产出又增加了不少。
春天的时候,官上还向他们租种耕牛挽马,提供土豆玉米种,甚至还有农技员下乡到田地指导。又有冬天时修好的水渠,打好的井,架好的水车。
春耕很顺利,很快完成了。
大儿子在通州的铁厂里做学徒,二儿子在天津的船厂做学徒,小儿子在村里小学读书。女儿在家里帮着妻子养猪养羊养鸡养鸭,老母的病请医吃药后也好了许多,趁着农闲,李庄又来到运河上干起了老本行,拉起了纤。
没有了各种乱收费,加之拉纤的工钱涨了不少,来这里拿两月纤,能赚一笔不少的钱。
李庄已经打定主意,先凑笔钱买头牛犊养起来,养头小母年,家里地多,总租官家的牛不划算,虽说官家的租钱不贵,但如果牛是自己家的,等牛长大了,一年差不多还能下个牛崽,养起来,一头小牛崽也是不少钱呢。
两个儿子在外做学徒,每月也还有一块银元,两个孩子也算懂事,厂里是包吃包住甚至包了衣鞋,这两孩子懂事,从不乱花钱,工钱和加班费总会省下来寄回家。
李庄打算这钱先存着,等到了年底也许可以修葺下屋子。
这屋子其实也是官府拔给他们的,许多人移民走了之后,他们的田地房屋等都由官府出钱买下来,这些田地便租给留下来的人种,房屋则分配给那些留下来又没房的人,房价很便宜,象征性的收点钱,而且还允许分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