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兼并朝鲜(2/4)

  【明末称雄】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朝鲜人把自己的金银铜钱纷纷存进了银行,还有利息可得。而朝鲜朝廷也乐于向银行借贷,用以购买军械、官府开支等,王室也借了不少钱,在银行的建议下,他们干脆用朝鲜的盐税和海关以及常关税做为抵押,而为了保证汉人能得到盐税收益,朝鲜干脆把这些税收的征收权利,全部交给了大汉代收。

  因此现在朝鲜的盐税、海关和常关税,都实际掌握在了大汉的手里。

  这几年,各种各样的商品通过海上运到朝鲜,大到军械,小到火柴肥皂,从玻璃香水等奢侈品,到铁钉缝衣针等小生活用品,朝鲜几乎成了大汉重要的商品销售地。

  一千多万人口的市场,一块很大的蛋糕。

  相比起朝鲜本土的商品,大汉的商品更精美,也更便宜。就如一根简单的缝衣针,朝鲜依然用的是最传统的手工制造。从铰铁条到拔细抛光,再磨细针头,装针后边的鼻孔,然后包装到一个纸盒里,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最多生产不超过二十根针。这根小小的针,价格也并不便宜。

  可大汉的针厂却完全不同,他们将针的制造生成了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个工人分工制造,十八个人组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每人只做一道工序,第一个工匠拉出铁丝,第二个工匠把它弄直,第三个工匠把它剪断

  这样下来,这个简易的针厂,每个工人能完成四千八百根针的加工,十八个人就制造出一根完整的针,平均下来,这组流水线,每人平均一天生产两百多根针,是朝鲜工匠的十几倍效率。

  而且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地方在于,朝鲜人制针,一个人完成整个工序,需要的熟练工匠。而在大汉的针坊,分工流水做业,每个人只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其中多数工序都非常简单,根本不用熟练工匠,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不少环节还能用专门的工具加工完成。

  而且这样的生产方式,受到的限制非常低,只需要少量的熟练工匠,然后招募大量的工人,就能复制出无数条生产线,将产量百倍千倍的扩大。

  分工合作,以及规模扩大,意味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这些质量丝毫不下于朝鲜工匠加工制造的针,价格却比之便宜许多,大量的汉造厂涌入朝鲜各地,迅速的就抢占了朝鲜的针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