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虑(3/4)

  【大明春色】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解缙听罢似乎认可了这样的解释,他又说起了奏章里的主张:“圣上以《荀子》中‘假物’二字定名衙署,可是要崇荀子之说?大明开国以来,以理学教化天下,人心向化,国家安宁。圣上不可不察……”

  朱高煦心道:国家安宁个屁,刚打完两次大规模内|战,难道这么快就忘了?

  他口上却说道:“今年的恩科快开了,考官们选的会试题目,不都是理学的内容?朕何时说过要崇尚荀子?”

  解缙听到这里,似乎有点意外,拱手道:“臣等心忧国政,故此劝诫。”

  朱高煦好言道:“解学士多虑了。荀子是儒家的圣人之一,并非异|端邪|说,为何不能用其典?朕借一词,为一个书院取名,此事并不能推论出,朕便要崇荀子罢?”

  解缙的神情顿时落寞了不少,他似乎憋着一股劲想与朱高煦争辩,不料朱高煦直接否认了;便如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解缙看起来有点难受。

  朱高煦心里也明白,儒家理学是此时的主流思想。

  理学从宋代以来就有深厚根基,大明开国之后,科举造就了大量读书士人,大多都是理学的拥护者。所以朱高煦要让解缙参与御前议政,至少要让那么庞大的士族,有直达天听的喉|舌、有在权力中|枢说话的余地;在某些时候,还能让大伙儿的主张,有一个发|泄口。

  不过朱高煦的内心,确实倾向于荀子的学说。比如荀子说人生来就有欲望、有恶,这样的哲学根本,让治国思想有向法治倾斜的可能,而法治恰恰又是后世的主流理念……便更容易让朱高煦认同。

  荀子的学生李斯实践失败了,他的结果应该不是偶然。朱高煦在读典籍之余也在思考,古代统|治者、不选择荀子,或许就是因为实践失败。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辽阔疆域,以及交通、制度、科技不完善,造成了法治极难实用;理学注重洗|脑以及宗族道德约束,可能更加适应时代。

  真理,可能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朱高煦很有冒险精神,但是他看到了荀子的实践局限,所以才不愿意、对输面太大的事情下注。有些时候人难以内外一致,他内里倾向荀子,但对外还得宣扬朱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