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内阁、武院(2/4)

  【楚汉争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边镇总兵拥有统兵权,如果跟地方长官勾结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形成军事割据,所以为避免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形,项庄给负责军事的边镇总兵、负责民政的边郡郡守设置了任期年限,以五年为一任期,而且绝不允许连任!

  这种“兵蓄于府、将蓄于朝”的制度虽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却可以有效地杜绝手握重兵的军阀的出现,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

  此外,魏王魏错、莒王吕台、齐王田横、韩王韩信、汉王刘恒等诸侯王的王爵不除,但不准予世袭,换句话说,这些诸侯王只能确保自己一世荣华,他们的儿子就不能袭王爵,只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获取荣华富贵了。

  设置武院之后,项庄遂即开始改革文官机构。

  华夏历史上的文官机构历经演变,由先秦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发展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到了明朝,最终演变成了高度完善的内阁六部制。

  说到内阁六部制,就不能不提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

  后人说起大明朝,第一印象便是专横跋扈的锦衣卫和阴气森森的厂公权阉,仿佛大明朝就是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说起明太祖,世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胡蓝二案、剥皮塞草,仿佛朱元璋就是封建史上最残暴不仁的皇帝。

  其实这根本就是满清对大明朝和明太祖的污蔑。

  事实上,大明朝绝对是华夏历史上吏治最清明、田赋最低、农民负担最轻的朝代,而明太祖朱元璋,也绝对是华夏历史上最具政治智慧的皇帝!

  如果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又遍修驰道,为华夏各支融合成为一个大一统民族奠定基础的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如果说兴科举、修大运河的隋炀帝是千古二帝,那么将官僚机构完善到极致的明太祖就是当仁不让的千古第三帝。

  朱元璋虽然是布衣出身,可他的政治智慧却堪称空前绝后!

  以内阁大学士取代宰相,以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赋予低品级的御史言官无话不可说、无权贵不可弹劾的特权,设锦衣卫监察百官,又设东厂制衡锦衣卫,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的过人智慧。

  尤其是设内阁大学士以取代宰相,堪称经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