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虽然眼下行台也不乏旧姓世族子弟任事,但这些人却是各凭才力、事迹而进用,如他们两人这样能够乍一回归便以尊位相授的情况,虽然仅仅只是虚荣而无实权,但也是绝无仅有了。
事之有妖,则必求非份。不过心中虽然有了这些猜测,他们却也不敢轻易吐露,最起码在沈大将军有确凿的意向暗示之前,他们也只能谨慎自持,不敢贸然争先。
沈哲子倒不知崔卢二人心中已经有了这么多的遐想,他将二人礼请归国,一方面自然是出于温放之的建议,另一方面也是自有打算,但也的确没有想得如崔卢二人私下联想得那么晦深。
抛开现实种种不谈,对于永嘉之后的北方名臣如祖逖、刘琨等人,沈哲子都是心存一份敬意的。在有合适的机会与条件,也都愿意善待这些人并其追从者们,比如李矩的旧部郭诵,甚至包括苏峻的那些旧部,如果这些人还有力求上进的心气,沈哲子都愿意给他们充分的机会。
永嘉之祸、五胡乱华,这是世道之大崩坏,不可罪咎某几个具体的人。这些留守北方的名臣们,才力或是各有参差,但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坚持,哪怕最后结果不如人意,但也自有值得歌颂之处。
对于崔卢二人,同样如此,他们或是不能如郭诵、韩晃等人可以凭着才力杀胡建功,但在颠沛流离二十多年中尚能保持几分真粹不失,没有彻底沦为胡虏爪牙,乱世之中这点坚持或是卑微得可怜,但也实在珍贵。
如今他们愿意归走行台,沈哲子也没有不加以礼待的道理。适逢近年来旧人泰半凋零,他们的归来正好也是一种补充,沈哲子也不寄望他们还能有什么实际的功业创建,他们的归顺本身便有着不低的表率意义,也会让之后行台于河北的制度改革变得更加顺畅。
这些用心倒也不必直接宣之于口,共事日久之后,自然各自都能有所体会。眼下沈哲子接见二人,主要还是询问一下辽边形势的变化,虽然温放之的奏报已经非常详实,但终究不比身临其境者面授机宜。
听完辽事最新的变化,沈哲子也忍不住笑起来。
辽东慕容氏几代人才辈出,这一点就连他都羡慕有加,但人才太多未必尽是好事,特别在行台多年前便已经开始别有用心的干涉之下,人人不甘心屈居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