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2/4)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民国成立后严复任京师大学堂的监督。

  当全国一致拥护共和时,他认为当时是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

  组织筹安会,杨度主动去找严复,开门见山地说:“幼老,您是反对共和制度的,近来德皇威廉第二也说共和制度不宜行之于中国,您对此有何高见?”

  严冷冷地说:“我没有高见,国事不同儿戏,岂可一改再改!”

  杨说:“中国非统一不可,欲统一则非有一雄豪君主统御,我们想发起组织一个研究国体的团体,请幼老为发起人如何?”

  严复冷冷地答: “你们何必研究?称帝称王自为之可也。”

  杨见话不投机赶快改变口气说:“幼老您错了,政治主张不本学理而行则不顺,学者不以其所学献之国家则不忠,您是才望俱隆重的高士,岂可高卧不出,如天下苍生何?”

  这句话却打中了严的心坎,于是说:“好吧!你们去发起,我可以列个名。”

  第二天,筹安会发起筹组的消息在报上刊布,严复的大名赫然在发起人内。

  李燮和(1873年—1927年),字柱中,号铁仙,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

  李为光复会元老。一九零零年,李燮和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李燮和首先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创建了一个“黄汉会”,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黄汉会”意即反对满清,恢复黄帝和汉族的荣耀。

  李燮和参与了华兴会的一系列反清活动,曾与谭人凤等策划在湖南宝庆(今邵阳)一带组织起义,参加过萍醴起义,失败后逃亡到日本。

  辛亥革命后,黎元洪委他为长江下游招讨使,他到上海策动警察响应起义,在吴淞挂了一个“光复军总司令”名义。

  刺杀宋教仁案发生后,他由湖南到了北京,以调和南北自任,实际上是因为穷得没有饭吃,想借此找机会。恰巧碰上了杨度,即被杨所收罗。

  民国四年八月上旬,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要回国时,袁授意他写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并命法制局参事林步随译成中文,送交《亚细亚报》发表,正式拉开了恢复帝制的序幕。

  紧接着,杨度的筹安会登台表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