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矢志不渝(4/5)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独裁有利于对国家全局的掌控,更方便压制不同声调,迅速做到车同轨,书同文,形成一个真正的强有力中央。故而许多人支持独裁且反对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实行民主。

  在这些人看来,只有完全统一的国家政府才能着手对内部进行改革。

  用民主的方式能否做到这一点呢?胡适认为民主会以更好的方式完成这一目的,胡适对独裁思想的批判基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我不相信中国今日有能专制的人,或能专制的党,或能专制的阶级”在胡适看来当时的中国没有哪位领袖具有如此的能力或者魅力,至于各个阶级,自身能力有都极其有限,并不适合进行专制。胡适以为“专制训政更需要特别高明的天才与知识……俄国.共.产党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事件,是百余年中整个欧洲文明教育训练出来的。就是意大利的专制也不是偶然发生的;我们不要忘了那个小小的半岛上有几十间世界上最古的大学”。

  胡适认为,比起民主政治,在胡适眼中专制政治反而需要更多的人才与精力才能达成,“新式独裁政治不但需要一个很大的‘智囊团’做总脑筋,还需要整百万的专家做耳目手足:这种需要是不容易供给的”。

  另一方面“我不信中国今日有什么有大魔力的活问题可以号召全国人的情绪与理智,使全国能站在某个领袖或某党某阶级的领导之下,造成一个新式专制的局面”。

  在胡适看来,想要施行专制独裁仅有军事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拥有使人们甘于遵从的思想内容才可以,这样才能团结众人从而实现独裁的目的,但当时的中国显然并不具备这种口号,而正因为不具备这种口号,即便割据势力被消灭也会再次死灰复燃,就像四川,云贵,以及在娘子关的阎锡山。

  胡适是如何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规划国家的统一呢?胡适认为“只是要一个连贯中央与各省的国家机关”就可以解决许多割据问题,因为各省军阀的割据,主要来自于人们心中的“省界”,既然都是为各省的利益,不如索性“建立一个象征全国全民族的机关。各省要捣乱,就请到国会里来大家一块捣乱。各省要建设,就请到国会里来大家一块儿建设”。如此一来,兵不血刃,各省的力量都会集结到中央去,这便是胡适心中“养成各地方向心力最有效的一步”。这一点远比支持独裁,并用武力来消灭全国割据势力的方法切实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