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云人物演义】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1945年11月1日至16日,胡适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在伦敦出席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共五人,其他四人是赵元任、罗家伦、程天放、李书华。胡适参与制定了该组织的宪章。会议期间,他曾提议于1949年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在此期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46年4月,胡适开始收拾书籍、手稿和行李,做归国的准备。5月2日,胡适突然心脏病复发,幸好不甚严重,但归期不得不稍作推迟。
6月5日,胡适乘船离开纽约,结束八年零八个月的在美生活,开始归国旅程。
7月4日船到吴淞口外,“海上晚霞奇艳,为生平所少见”,胡适感慨:“九年不见祖国的落日明霞了!”
7月5日晚,胡适到达上海,其子胡祖望等人来接。23时,胡适终于见到分别九年的妻子江冬秀。
他在南京、上海逗留20余日,会见了许多朋友、政客和名流,京沪两地住所都积有两寸厚的名片。
7月29日晨七时三十分,胡适由上海乘机飞往北平。当天下午一时左右,胡适携其长子胡祖望飞抵北平。
当天的《胡适日记》中写道:“来机场欢迎者众多,李德邻主任、萧一山、吴铸人、成之弟,北大同人有毅生、孟真、锡予、召亭、华炽、素莹诸君。”他为之感叹道:“九年前今晨,二十九军退出北平。九年前昨日,我从庐山飞到南京,次早始知平津皆失陷了。”
此刻,九年海外公务生涯暂歇,重新回归国内文教事业之中的胡适,感慨万千。
无论是作为身兼著名学者与曾任驻美大使的胡适,还是作为将就任北大校长的胡适,都注定要成为1946年北平文教界的焦点人物。
从他走下飞机,踏上北平地面的那一刻开始,各种新闻报道就接踵而至。
下午五点钟,胡适在东昌胡同一号中央研究院,接见记者。
此时,他已经换上了一件蓝灰色的长衫,轻轻地摇着折扇,完全恢复了九年前的恬静姿态。
他首先向记者们说起这几年来的经过:“二十六年‘七七’后一日,我乘车到牯岭去开会。七月二十八日,北平沦陷了。九月二十八日,我由香港飞往美国……”他首先追述起九年前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