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后方起火(3/4)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二十九日,又将所拟立宪政纲十二条,联名致电清廷,要求速开国会,定宪法,重组责任内阁,主张在保存清政.府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

  清廷后院烧起的第二把火,山西太原新军起义,杀死巡抚陆鍾琦,推举阎锡山为军政.府都督。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山西支部立即响应,并积极筹划在太原发动武装起义,准备待机发难。

  而以陆钟琦为首的山西清政.府官员也急忙筹划对策,决定把新军两个标调出太原,分别调往蒲州和代州,以分散集中在太原的革命力量,同时将分驻南北各地的巡防队调回太原接防,以稳定省城。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抚命令黄国梁的八十五标先行出发。因恐于他们整队出发,途中有变,反戈回攻太原。遂令标统黄国梁率领标部全体人员,只带先行步队一队出发,其他本标各营,原地待命。未出发之前,不发给子弹。

  为了应对此突发情况,当日下午,同盟会员及起义主要领导者阎锡山、温寿泉、黄国梁、张瑜、乔煦、南桂馨等在五福庵三十二号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会议作出三项决定:(一)在省城举行起义,因为在首府革命,影响大。

  (二)为防不测,于二十九日晨提前起义。

  (三)因黄国梁的八十五标下层官兵同盟会员多,革命要求强烈,首先在八十五标发动。待一、二营领到子弹后,即可起义。阎锡山的八十六标随后响应。

  该日,同盟会员一致推举胆识过人、颇具指挥才能、精于军事学科的姚以价为起义军司令,姚慨然应允:“吾虽薄德鲜能,但值此革命紧要时期,只有当仁不让”。

  当晚,姚以起义军司令名义起草了军事计划,然后领各营回驻地集结待命。

  待新军领取弹药后,同盟会革命党人阎锡山、温寿泉、赵戴文便于十月二十九日按计划发动起义。

  新军士兵冲入太原城后,很快占领了子弹库,获取大量的军用物质。

  进军满城时,遭到满城旗兵的顽强抵抗。

  起义军见久攻不下,便拖来大炮,向满城轰击。几声炮响之后,满城守尉增禧竖起白旗,缴械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