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民以稀为贵,人以稀为本!(求收藏,求推荐)(2/4)

  【活埋大清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这个时代的广东、福建是全世界主要的白糖产区——因为中国的糖工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发明了黄泥浆脱色法用来生产结晶状的上等白糖。而且这项技术目前还没扩散出去!

  所以白糖差不多就是中国的特产,欧洲人、印度人虽然也能通过反复提纯的办法生产白糖,但是这个成本就高的不像话了!

  因为掌握了生产白糖的独门技法,而且明末清初的大乱之后,广东、福建一带人口锐减,人地矛盾极大缓解,所以可以拿出大量的土地种植甘蔗,用来生产经济价值极高的白糖——这年头白糖比牛肉还贵得多,妥妥的奢侈品!

  而生产白糖剩下的甘蔗渣却没什么用,只能扔掉,朱和墭想要,人家当然白送了

  不过几千石甘蔗渣能打发朱三太孙几天啊?所以没到年关,在十二月中旬某日,一身“孔子服”,挎着长剑、手榴锤,背着鸟枪的朱三太孙就领着几十个差不多打扮的手下来以德服人了。

  他最先找上了位于北溪水边的林家围楼——这是林秀才他家,一栋新起的夯土包砖的圆形围楼,两层楼高,二楼开了许多小小的窗户,可以充当射击孔,围楼外面还有一圈直通北溪的护城河。

  在这座新起的围楼南面二三百步外,还有一座老旧的四方形夯土围楼,虽然只有一层高,但也修得非常结实,外墙同样包了砖还开了射击孔。

  因为这座老围楼就位于北溪岸边的林家码头旁,所以没有被拆除,而是当成了库房和林家主围楼的外围据点使用。

  有客到访的时候,一般都先在林家老楼落脚,然后再被迎去林家新楼。

  第二次到访的朱和墭也不例外,也在林家老楼外等着林秀才露面。

  不过这个林秀才的病看来是挺严重的,依旧下不了床,所以还是由他的一个兄弟,名叫林如海的。就见他穿了一身明朝式样的道装,头上戴了一顶黑纱儒巾帽,还把辫子藏在帽子里面,就来迎接了。

  当这个林如海抵达自己老楼的时候,只看见朱和墭真站在老楼的围墙外面和大波玲以及两个嘴上没毛的少年原儒说话。其中一个少年好像看见林如海了,跟朱和墭一说,这个“以民为本”的朱大太孙就笑哈哈的招呼林如海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