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个核心容器(3/5)

  【我的科学时代】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亩产250公斤和平均亩产斤虽然不具备对比性,但却能直观感受到这个高产小麦的重要性。

  对根据地820万亩耕地来说,占据绝大多数的旱地和半沙地肯定达不到这个标准,可就算打个五成的折扣,那也是亩产125公斤。

  比起平均亩产斤,这是多大的提升?

  双方之间的差距,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评价,也不为过。

  “希望很大,高产小麦来自于余华同学根据国外孟山都公司杂交玉米提出的概念,在来白洋淀的路上,余华同学已经在麦田里找到一株高度疑似天然杂交小麦的变异株,据他所言,只要再找到更多的天然杂交小麦变异株,不出三年,就能培育出第一代高产小麦。”

  谷簻

  看着伍号满脸震撼且不可思议的表情,刘微并不意外,点了点头,回答道:“不过,余华并不准备亲自培育高产小麦,他正在教导林婉同志,林婉同志同样下定决心要搞高产小麦。”

  儒雅男人听完,心中愈发激动,深呼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正声说道:“一定要不遗余力的支持林婉同志搞高产小麦,这个项目我站后面撑腰,不准任何人干涉。”

  搞!

  一定要搞!

  高产小麦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余氏七塔,甚至还要超过,因为,人可以没有生产炸药的硫酸,但不能没有填饱肚皮的粮食。

  高产小麦有多重要?

  往小了说,这将彻底解决根据地的粮食短缺问题,盘活经济,对整个组织的作用不可估量。

  20万亩水浇地用上高产小麦,足以生产1亿斤小麦,这就是生产力提升带来的质变!

  而根据地20万亩水浇地吗?

  当然有。

  延河周边,延川地区,关中以北,林林总总加起来远超五十万亩,事实上,整个根据地的水浇地约莫二十七八亩左右,占比3%。

  除了这些上好的水浇地之外,还有其他三四百万亩能种麦子的山地和旱地,若是这些耕地也全都种上高产小麦,即便亩产打一半折扣,那也是数亿乃至十亿斤小麦。

  往大了说,高产小麦能够解决一半国人的温饱问题,让中华粮食危机大幅度减缓。

  粮食之重,犹如泰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