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袁述连称“不敢”,李文革这才翻身上马,与冯袁二人拱手作别,带着亲兵打马飞奔而去。
“这便是延州那个靠着兵变将高家掀翻上来的李文革?和传闻中的样子似乎有些对不上号啊……”目送着李文革的队伍远去,袁述对冯道道。
冯道没有言语,他自后唐年间入相至今,三十多年间目睹了不下五次黄河大水,其中两次洪水逼到了汴梁城下,京师周围变成了一片汪洋,自然深深晓得这条大河的厉害。
听着袁述絮絮叨叨评价着李文革,冯道缓缓开口道:“此人的字是李彬取的,曰‘怀仁’,李文质在西北沉浮数十年,眼力还算不差!”
袁述扭头看着他问道:“令公这是何意?”
冯道似乎有些疲惫了,轻轻抚着额头问道:“若是按照此人所说,修缮河工用军队来做,你估计要动多少兵力?”
“……”袁述呆呆无语。
……
乱世难为官,侍奉的皇帝老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换了人,得不断改换门庭才能坐得稳。乱世升官快,这又是另外一番道理,太平盛世凭借明经进士花团锦簇的文章诗句高中魁元,也不过拿到了一张进入仕途的门票,要苦哈哈一层一层熬资格,在不同的部门和品秩之间迁转来去,小心不要让御史们抓到把柄,还要谢天谢地求着爹妈长寿多活些日子,千万不要在自己仕途的关键时刻挂掉——否则一旦丁忧,三年不能为官不说,再起复时原部门原单位已经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戚歆便是个乱世科道官的代表,他是后汉乾佑三年的榜眼,一甲第二名,那一年的状元乃是王朴。当时殿试之后,吏部拟定的授官规则是前三名优待,二甲以下统统发配到京郊各县打杂,从九品官熬起。
于是敕牒发下,王朴为校书郎,戚歆为著作佐郎,一道直史馆。没多久王朴被枢密使杨邠聘为幕宾,自然立时生发,离开了史官这个冷清的闲地。戚歆却没有这等好运气,苦呵呵做了几个月,又使了银钱运动朝中的大佬国舅李业,这才提前转为著作郎,迁为金部员外郎。金部员外郎虽然官不大却是个颇有权的职位,戚歆卯足了劲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
没想到任命的敕牒刚刚下来,还未曾上任,郭威的大兵便开进了京城,李业被诛杀,他所任命的所有官员都被一体罢免,戚歆这个倒霉蛋自然只有重新待选,这一回他学了乖,在吏部运动来去,无论如何要放一个外任,哪怕出去当个县尉,也比在京里当官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