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软硬兼施(1/7)

  【天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两天后,大唐皇帝李豫的灵柩送回了长安,数十万长安民众夹道泪迎,朱雀大街上恸哭声响成一片,太上皇李亨赤脚披发,伏在在儿子的棺椁上嚎啕大哭,目睹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数的长安人为之心酸落泪。

  长安朱雀门前,一千余名朝廷官员和太子李适长久地跪在灵柩前,低声饮泣着,整个长安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由于天气炎热,李豫的棺椁便暂存于兴善寺地宫,用巨大的冰块来进行保护,待新皇即位后正式安葬。

  随着李豫灵柩回京,空虚的皇位便更加引人瞩目,自大唐开国以来,皇位连续两天空虚,大唐无主,这还是第一回,尽管太子李适就在东宫,但他却难以登基,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出头来拥戴他登基,再具体一点,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愿意出头。

  这次李豫灵柩回来,他随行的官员一个都没有能回来,包括他的侍卫,全部被关押在渭南皇庄内,和李豫比较亲近一点的官员,比如户部尚书裴旻等等官员,他们的府门前都有南军把守,等于是将他们软禁在了府中。

  这时,朝廷中有一种说法开始流传开来,由王珙牵头,强烈主张太上皇李亨即位,理由是太子年少,不足处理国事,可以效仿先帝,立皇太孙,虽然李适登基无人支持,但王珙的这份奏折却得到了近百名五品以上的官员支持,包括杨国忠、陈希烈、令狐飞等在野重量级人物支持,也得到了包括了潼关大帅王思礼、金吾卫大将军孟云以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内军方人物支持。

  一时间,要求李亨登基的呼声大作,尽管很多中低层官员都微有意见,但在王珙等人的强烈呼吁面前,他们的意见不值一提,甚至连宗室也保持了沉默,或许他们觉得李亨为人谨慎,应该不像他儿子那样激进,可以将李唐江山托付给他。

  在一波又一波要求李亨登基的呼吁中,李亨在傍晚时分终于做出了表态,他德不足以服众,才能也有欠缺,希望大臣们慎重考虑,选出最好的帝位继承人。

  李亨表态不接受皇位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而言,都要拒绝三次,这是惯例,以表示自己的谦让,大多是上午三次表态拒绝,下午便会在大臣的强烈反对下,勉强答应登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