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蜕变(2/3)

  【苍穹逐梦】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上世纪50年代,航空工业决定走出依照图纸仿制苏制飞机的局面,发挥科研军工积极主动性发展我国自己的飞机设计力量。

  于是航空工业局成立第一个飞机设计室(1956年8月创建沈阳飞机设计室),由徐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年轻的团队研制我国第一架飞机(喷气式),它就是两侧进气版歼教-1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1958年7月26日首飞。

  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空军完全进入吃老本状态,这一期间空军以J-5、J-6为主力,J-7少量装备,当年J-6打遍天下的格局其实是没有后续机型可供替代的无奈事实。

  不过华夏空军军工没有安于现状在基本没有可供借鉴和技术引进的情况下,依靠现有技术实力不断改装升级同样也取得部分成果。

  最具代表性机型就是Q-5强击机,这是在J-6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种超音速强击机,洪都航空陆总师主导下出品1964年首飞。

  这款战机设计相当成功是我国对地攻击支援的主力,还有多种改型并出口参与实战影响深远(也是我国第一款出口机型)。

  西沙海战后虽然海军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奇迹,却也暴露了空军无力支援的无奈现实,这一期间从J-5、J-6、J-7,再到H-5、H-6不是航程不足就是无力空战,不能在自保的情况下夺取制空权进行火力支援。

  于是西飞提出了H-7/飞豹设计方案、洪都航空(NC飞机制造厂)提出了Q-6可变后掠翼方案,相比之前研制战机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

  (这一期间和西方关系在缓和中)。

  时间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西方关系转暖相互合作加深,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原有积累中国航空开始逆流而上,不断研发出新式战机为建设大国空军添砖加瓦。

  空军在改革强军中深化体系重塑,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焕然一新;

  J-20、Y-20、J-16、J-10C和H-6K、空警-500等机型,以及红旗-9防空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

  加快推进空天战略打击、战略预警、空天防御和战略投送等能力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