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七章为革新万里渡重洋 苦读书十年…(3/5)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由于办学经费有限,绝对不能象福建船政局那样大开船厂,也不能象天津之并设多堂。

  不如先专习驾驶这一项,等开办事宜全部就绪,如果能够筹到更多的经费接济款项,再当逐渐推广、增加制造业的学习课程。

  实学馆首届招生50名,学习轮机驾,由廖廷相为总办,汤金铸为提调,汤金铭为汉文教习,詹天佑为英文教习,方恺、邹镜润为算学教习。

  张树声约请当时担任福州船政大臣一黎兆棠拟定了西学馆的章程,章程包括分专课、择地、任职、选材、学规、功课、考校、分途、历练、经费等十项。

  由此可见广东实学馆从师资力量,学校管理、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上都可以看出对西学和西艺的偏重,这与它当初为培养实用人才而创建的目的是一致的。

  广东实学馆初建的时候,少诚萌生了去广东的想法。

  回家去和月莺商量:“国子监日复一日的公事,实在让人厌烦,而且俸禄甚少,难以养家,清水衙门,也没有其他收入,我想到新建的广东实学馆去碰碰运气,那毕竟是西学馆,迫切需要人才,我自己也想学习外文,如今洋务盛行,学会外文在如今的社会比较能够吃香。”

  月莺沉吟了一会,问道:“你若去广东,那我们娘俩就只能先回老家,我们是不会在这里长住的。”

  “你们回去也好,父母亲人都在老家,相互也好有个照应,我这要准备遴选考试,未知能否考上,而且如果考上了,在广东也需要一阵子才能安顿好。

  待我立足已稳,就接你们到广东去,你看何如?”

  “那我们是现在就走,还是等你考上再说?”

  “那还是等我考上再说吧!若是考不上,我们一家三口还得是在这里过日子啊!是不是啊眉儿?”说着就开始逗弄女儿李心眉。

  “也好,父亲和娘都回去两三年了,我也很挂念他们,也很想回去看看,不在爹娘身边,总觉得自己不孝,心里不是滋味。”

  “说的是,我打小就读书,从未为家中做过什么事,如今虽然有个小名声,然仍旧不能为家里出力,内心也很惭愧。这么多年,娘和大哥为我付出许多,等我出息了,一定要报答他们。你回去后,也好替我多孝顺孝顺娘,尽尽儿女的本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