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她的政治才华毫不逊色。
慈禧有才干,又有强烈的政治欲望,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日常事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她乐得轻松自在。
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
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
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大权在握、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
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老百姓多有赞同,当时的民间,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
慈安做所的大事里除了重用四大名臣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杀了安德海。
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
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
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
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
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
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
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那是否因此慈禧就逼死甚至是毒死了慈安了呢?
杀了安德海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又大丢颜面,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
但从而对慈安萌生了杀心又似乎与事实不符。
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
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这位以"严刚有威"、清正廉明著称的贵州人此后虽不是官运亨通,却也屡有升迁,颇受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