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更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使得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坎坷和阻力。
从日本归国后的李鸿章,面对朝野和社会各阶层的纷纷指责,可谓是心力憔悴。
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翁同龢的落井下石。
为了缓解各方的压力,也为了寻找替罪羊,清廷下令收回李鸿章的黄马褂和三眼花翎,免去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只留下了一个大学士的虚衔。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闲居在北京的贤良寺,过起了半隐退的生活。
不过,此刻的李鸿章虽然下野,但还是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翁同龢也不敢太过造次。
之前,李鸿章的权力来源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是:
(一)、北洋军权
(二)、洋务企业
(三)、国家外交
甲午战败虽然损失了北洋水师,相当于丢掉了李鸿章的军权。
但是,他的洋务企业和外交权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而且,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慈禧太后深知李鸿章是为自己和光绪皇帝背锅,而且对于他的能力也非常认可,因此还是一如既往的器重和信任。
甲午战争的惨败及其《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国内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引发了之后的戊戌变法。
李鸿章因故赋闲后,翁同龢为了进一步区分自己和李鸿章的优劣,开始向光绪帝大力举荐康有为等人进行变法。
不仅如此,他还拟定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被维新派誉为是中国的“维新第一导师”。
很多人认为,因为翁同龢锐意改革,严重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才被慈禧太后罢职后归乡。
事实上,将翁同龢罢职的人并不是慈禧太后,而是当时尚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据史料记载,在戊戌变法前的一个月,光绪帝曾专程前往恭亲王府视疾,病榻之上的恭亲王向光绪帝推荐李鸿章和张之洞。
而对于翁同龢,恭亲王则当着光绪帝直言,据《清史稿》记载:
若用此人,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
甚至,恭亲王在过世前还就翁同龢颤颤巍巍地写下了“居心叵测,并及怙权”这八个大字,算是对翁同龢做出了最终的人格评价,留给了光绪帝御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