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吾与天下文人共掌楚朝!!”
在楚太祖田宪的一生中,这句话说了不下百次,而在《太祖语录》中,类似的句子更是比比可见。
楚朝各种法规,对文人的特权有着更真切的描述。
比如说,得到过举子以上功名的文人犯罪,地方官员无权审理,必须要押送到京城,由刑部官员、翰林学士及该读书人的师长共同审理;再比如说,楚朝法规明确规定,若要担任六品以上的京官或者一城太守以上的外官,必须要有进士以上的功名……
类似的规定与制度,在楚朝还有很多很多。
可以想象,在这种风气和制度之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但凡家有余财之人,莫不是全力供自己子孙读书识字;历届科举,应者数万;而在这种激励之下,无数文采斐然的文豪们脱颖而出,其文化之盛,不下于宋,虽然并没有宋朝,却有不少成就不下于苏轼这般才自天降的风骚人物,一诗一词,影响甚大。
如果说宋是中国历代中文人势力最大影响最强地位最高的朝代,那么这个楚朝,几乎就是一个文人的时代,文人之尊,仅次于皇权!!
然而,随着读书人势大,“文人”这个特殊的阶层,其进入要求不仅愈加艰难,在这个时期更有了特殊的定义。
在楚朝,一个读书人必须要有举子以上的功名,才能自称文人,也才能有种种特权,否则只能算是读书之人,比起平常百姓,不过是多了一丝尊重罢了,并无特权。
而楚朝的三试,也是历代最难,如果说后世高考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楚朝的科举无疑就相当于千军万马抢过钢丝。而这种科举难度,也在另一方面造就了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份的尊贵。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很容易就能考取功名,那么楚朝在读书人泛滥之下,文人势力必然大涨,乃至于无可抑制,看来当初田宪虽然推崇文人,但心中未尝没有制衡的心思。
不过,如果说在文人尊贵这方面楚朝虽有放大,但与另一时空的宋朝并无太大的区别的话,那么在其他方面,楚与宋相比,却是大为不同。
比如说,田宪军阀出身,其军事才能与宋太祖赵匡胤决然不同,在楚朝建立后,其与契丹的战争屡屡获胜,在多次主动出击之后,契丹早在百年前就一蹶不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