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物尽其用(1/3)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种琼花二十年】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这回当家们吸取上次教训,喝令普通贼人远远守候在山坳外,只派少许心腹上山取粮。

  不多时,大袋大袋陈谷被搬运到山脚下,堆砌起小山一般的高度。

  众人的嘴巴也越张越圆。

  楼世干震撼过后,立即上前检查,发现稻谷虽略显陈旧,但没有腐坏,能吃。

  两个神僧果然没有骗人。

  但很快他又被一个细节所吸引。

  部分色泽较新的粮袋表面,隐隐约约写着一个“义”字。

  “这是来自州县义仓的存粮?”

  楼世干皱眉问道。

  所谓义仓,源自于开皇五年朝廷的一道诏令。

  因为关中经常闹慌,隋皇杨坚见不得有人饿死,便下诏让各地官员积极劝说百姓在丰年将多余的粮食捐献出来,建立义仓,并交由当地有名望的“社司”负责管理。

  到了灾荒之年,就能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这个诏令本身出发点是好的。

  天有不测风云嘛,积谷防饥的确有必要。

  但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谁真的放心将家中粮食交给外人管理?

  就不怕对方私下贪墨了?

  所以民办义仓运行十年,跟最初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

  到了开皇十五年,杨坚只得再下诏将义仓改为官办,并且优先照顾京师所在的关陇地区。

  自愿捐粮也就成了“自愿”捐粮。

  成了一种变相的赋税。

  那么回到眼下,这些明显是来自义仓的粮食,必然是公家之物。

  普通贼人不在乎,楼世干怎么可能不在乎?

  在杭州,公家就是他们自己家啊。

  “当然是义仓的存粮了,不然哪来这么多保存完好的陈谷?”

  杨遇安听出对方暗示,大大方方地承认。

  楼世干皱起眉头皱得更深:“这……”

  “这当然是沉公子的意思了!”杨遇安不等他多想,立即给出答桉,“沉公子知道你们这一路走得艰难,早就想接济一二。但沉氏本身家大业大,每日消耗巨量,一下子哪里凑得出供养数千闲汉的口粮?自然是只能往义仓里打主意了。”

  “况且义仓本就是用来赈灾,你们从婺州逃荒过来,可不就是灾民?这叫物尽其用!”

  楼世干这才稍稍恍然,扭头望向半山腰的空洞:“所以这里原是一处义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