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出行(3/4)

  【魏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如梁习早年任职并州刺史时,打击豪右、肃清纲纪,令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为何奴隶贸易犹不能止呢?

  盖因贩卖奴婢最狠之人,就是胡狄头人、部落首领!

  这些部落大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根基,杜绝部民声势壮大而夺位,且确保有限的田亩牧场不会出现出产不足食的情况,便将多余的人口当作牛羊卖了。

  并州官府对此,在政令上严厉打击,但在执行的时候则需要难得糊涂。

  其中缘由,想想就明白了。

  若是不允许奴婢买卖,部落大人们的部民多了、食不果腹了,那他们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依着游牧民族的惯例,也唯有对外转移矛盾、兴兵南下寇掠郡县了吧?

  从社稷与庙堂的角度来看,对比边境动乱与奴隶贸易的危害,孰轻孰重呢?

  不知变通的夏侯惠,就不懂此中因果利害。

  还有先前清查士家屯田之事。

  为什么在清查之前,曹叡就不惜让毌丘俭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只是为了告诫夏侯惠一声“治大国如烹小鲜”呢?为什么在洛阳典农部清查之后,曹叡明知转为让太尉府来主事,会让清查流于形式,却依旧做出决策呢?

  他是一位糊涂愚蠢的君主吗?

  当然不是的。

  相反,他很明智。

  且不吝赞赏司马懿这样清查才是从实情出发、深谙帝王之心。

  缘由是在代天牧民的帝王视角里,“士农工商,国之石民”有着不同的职责。

  士者,源于世卿制。

  先秦世卿世禄制崩解后,便慢慢演变成了官本位制。

  入汉后士族们所追崇的诗书传家,本质上就是想让家族世世代代有人当官、掌控权力,变相的成为“世卿”。

  身为天子的曹叡知道,魏国没有实现大一统、证明代汉乃天命所归之前,在很多事情需要对士人妥协。

  况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威力,不是汉高帝刘邦追溯到尧帝之后、汉武帝刘彻时的君权神授就能抵消的。

  汉室承秦、曹魏代汉,天下人并不会意外曹魏有一天也被取代。

  所以为了社稷的安稳、有效的统治,曹叡必须要与世家士族作妥协。

  而统称为百姓的农与工,在帝王的眼中犹如牛羊,羸弱者务农桑供给粮秣物资,强健者赶赴战场捍卫社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