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最理解刘备改制的,竟然是曹操(3/6)

  【舍弟诸葛亮】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父皇,儿臣愿去渑池前线死战,再多撑持一两个月也好,寒冬腊月的,刘备犯了兵家大忌,他想快速拿下渑池,也是不容易的。配合天时,孩儿有把握拖过年关!”

  “没必要了,刘备咽不下这口气的,何必再在几个小县多杀伤人命呢,给他这个面子,他得手了也就会暂时停手的。”曹操却是看开了,无所谓地说,

  “听说,他进了雒阳,称了帝,诸葛瑾就开始让人宣扬‘阳嘉旧制’,这是要革旧察举制的命呢,我看他过完年后,心思也会暂时放在那个上面,把大汉过去百年的用人吏治积弊一扫而空。

  为父在这函谷关虎视眈眈看着他,倒是被他拿来当枪使了。他原本难以推行的改革,那些会触动方方面面利益的事情,现在随口一句‘这都是为了讨逆大业’,能省多少口舌!

  诸葛兄弟,太擅长扯旗夹带了,不过这次,朕倒是被利用得心服口服。这样也好,我们至少能安稳到明年‘春闱’之后,呵,怎么给诸葛瑾想到的这个词儿。”

  曹操口中提到的“阳嘉旧制”,曹彰这种政治白痴当然是听不懂的,还一头雾水。

  但其实这是当年汉顺帝时候的一项制度,推行于汉顺帝阳嘉元年,也就是公元132年,黄巾之乱前的五十二年,距离如今更是有八十年了。

  当初汉顺帝的那项改革,内容也是给察举上来的候选官员们组织考试,也算是后世科举最初的雏形了。最初是汉顺帝时的尚书令左雄倡议,随后被皇帝准奏。

  不过,汉顺帝时的考试旧制,跟科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汉顺帝的考试不要求差额考试,也就是只要你基本功过关,所有察举上来的候选官员都能通过,没规定要黜落多少人、多少比例。

  不像科举考试,说好乡试完后有资格参加会师的可能有几千上万人,而会试只允许过那么最多几百人,需要挤独木桥。

  哪怕是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也要求至少每个岗位三比一的招考比,要有足够的人陪跑,如果凑不够人围标,一些萝卜坑也只能流拍不招。

  换句话说,汉顺帝当年搞阳嘉改制,关键还是察举上来的茂才学问太烂了,很多人连这种及格性的考试都过不了。所以尚书令左雄开考突击的第一年,很多茂才都落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