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得臣不易(求收藏,求票)(3/5)

  【春秋:从荒野乞活到成为霸主】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柳鞅说完长身一拜,两人虽然名义上还只是定下客卿的准君臣关系,但是也算是定下了名分。

  于是即使是身边的南宫等人,包括祁连自己都有点“昨日刀兵相向,今日并肩作战”的荒谬感。

  可是祁连还是面露喜色地回拜,然后柳鞅再拜,祁连再回拜,最后双方三拜,总算是结束了这场君臣相择的礼节。

  由是托名让柳鞅好好休养,而退出竹棚的祁连终于是有空档晃了晃开始偏头痛的脑袋。

  这种强度的场面应对,不管是对祁连前身还是前世,都算得上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了,他能撑下来而几次暗示一旁随时准备救场的易老头不用介入,全凭自己以前在道观里看《战国策》等涉及君臣奏对的古书的记忆还不算太模糊在硬顶。

  但是,偏偏祁连还真的不能不照规矩来,甚至祁连能这么三言两语得到柳鞅的投效,在时人的眼里就得偷着乐了。

  一个正牌的、不超过四十岁当打之年的故邢国贵族士大夫,还使得一手好箭术,运气爆棚更兼品性坚韧,身份地位远远超出祁连目前手下任何一人,易老头说是也被祁连提拔成国大夫行列了,但是真要较真流程问题,易老头那还是祁连家臣,最多算家臣头子,政治地位比蓟都国人高得有限,职务比起柳鞅只能算不入流。

  自己前身有限的政治参与活动的记忆告诉祁连,春秋时期不比现代的人才自由流动,甚至连战国秦汉都远远不及,这时候隔着孔子都还要将近百年,“有教无类”的私塾更无从说起,哪来的满天下奔走的“士”可供祁连挑选?

  这时候的连能识字的人都少得可怜,更不要说能有基本管理能力和治政视野的人才了,这种基本都是各国的精英贵族,只要一生下来就是有主的了,即使国灭,大部分也会得到胜利者的青睐,至少是保全留用。

  比如楚国,灭那么多国,然后封公室子弟或者功臣到那做封君,想也知道不会好心帮封君配齐了班子再送走,那封君到任后除了自己家族的人,其他大部分职位任用的是什么人也就不难猜了。

  所谓世卿世禄在此时能牢牢地把持诸夏社会的舆论高地便是有如此的实际统治需要和现状打底,才得以存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