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阿良兄弟是不是舍不得阿妹?”
一艘行驶在云雾中的大船上,陈大娘子从船舱里走出,来到她观察已久的正在甲板上扶着栏杆出神的木讷青年身后,笑着问了一声。
欧阳戎手掌下意识的扶在了腰间竹筒处,他
夜风穿过荒原,掠过枯草与断墙,在篝火边卷起几片灰烬。那火堆噼啪作响,像是大地低语,又似无数未尽之言在暗处呢喃。陈穗望着火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张初中生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还有一句:“爷爷说,有些东西不能烂在土里。”她没再流泪,但眼神比之前更沉,仿佛终于接住了母亲四十年前递来的重担。
阿禾坐在一旁,《补阙志》摊开在膝上,月光洒在“怠”字之上,墨色微泛青光,宛如寒霜凝结。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心中却不像面对前几锁时那样焦灼。这一锁不同,它不以恐惧压迫人,也不用谎言蒙蔽人,而是悄然劝诱:你已经做得够多了,该歇了。它藏在每一次深呼吸后的放松里,躲在“总算过去了”的轻叹中,甚至披着“理性”“审慎”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劝人止步。
“林知遥说得对。”阿禾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火声,“她说过,最危险的不是敌人围堵,而是我们自己忘了为何出发。”
陈穗点头:“我梦见我妈了。她站在讲台上,穿着红裙子,手里拿着这本书。”她指了指《诗教札记》,“她说:‘别让它变成纪念品。’”
两人相视一眼,无需多言。
第二天清晨,他们启程返回城市。胶片已交由几位可信的独立纪录片人秘密保存,并分送多地备份。直播事件虽被迅速封禁,关键词全网屏蔽,但那段影像如同星火,早已渗入千家万户的记忆缝隙。有学生自发誊抄女医生的呐喊贴在校门口;有老人对着电视重播落泪,喃喃“当年我们也这么说过”;更有匿名网友整理出“清源行动”相关档案碎片,命名为《被蒸发的三百二十七人》,在地下论坛悄然流传。
然而,正如《补阙志》所警示,“怠”已悄然滋生。
一周后,北京某文化沙龙举办了一场名为“历史回望与个体记忆”的讲座。主办方热情邀请陈穗作为嘉宾,称她为“唤醒真相的勇者”。现场布置得庄重典雅,灯光柔和,背景墙上投影着女医生的照片,配文是:“致敬那些不曾低头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