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六月(2/3)

  【我,刘辩,三兴汉室】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刘辩很清楚皇甫嵩与朱儁的既定战略,这是两人在出发前那晚的军议上分析的。叛军能迅速拿下陇西、汉阳,士气高昂,正该避其锋芒,择机而动。

  当时的灵帝没有反对,刘辩只需要确保灵帝别再产生临阵换将的念头即可。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保证大军不会后院失火了。

  这将会是一场短时间内无法结束的战争。

  这一日,刘辩在东观梁鹄那儿听完课,问梁鹄道:“梁师满腹经纶,无意仕途耶?”

  梁鹄叹息不语。

  刘辩见状,便确信梁鹄并非清心寡欲,他说道:“我有意托车骑将军举荐梁师为议郎,就是不知梁师会不会觉得委屈。”

  “殿下所言,固我所愿也,不敢辞耳。”

  梁鹄当然不觉得委屈,只是作为老师,他还有些文人风骨,一直以来放不下架子主动开口。等到刘辩提起,马上就答应了。

  说起来,梁鹄虽然是刘辩的老师,但严格来说,他只能算是启蒙师,相对而言其实并不太重要。

  在教刘辩之前,他只是一个公车署的待诏。有点类似于李白的待诏翰林院,也能因为一技之长见到皇帝。

  但想要更进一步,做個正儿八经的、真正处理政务的官,那就难了。

  李白是因为好喝酒,容易误事。梁鹄比不了李白的才华,他最擅长书法却于做官无益,皇帝虽然知道他这个人,却也没打算重用他。

  对于刘辩来说,梁鹄成为“储备干部”议郎,可以更多的接触到前朝的消息,让他不至于只有玉堂殿一个稳定获取外界消息的渠道。

  课业结束后,刘辩一如既往地前往玉堂殿。

  此前,刘辩向灵帝提起让刘协同去东观读书,灵帝信誓旦旦地表示由他去董太后那里说,一定能成。

  结果显而易见,灵帝被董太后以刘协还是年幼拒绝了,只是同意找个有学问的宦官来永乐宫中给刘协开蒙。

  这不合灵帝想要兄弟亲近的本意,可他拗不过董太后,只好这样做了。

  事后灵帝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同刘辩开口,还是通过张让告诉了刘辩后续。

  ……

  转眼之间,时间已经来到六月,天气逐渐转热。

  三辅与凉州等地,去年秋冬之际种下的冬小麦早已到了收获的时节,皇甫嵩率领大军在右扶风美阳县一带与叛军对峙,朱儁在侧后方支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