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更何况以这般老将的资历阅历,让他们来主持水师学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在李鸿章督直后陆续崛起的淮系中生代人才中,以才具勤敏而最为李鸿章所看重的的袁宝龄因在督建旅顺军港期间积劳成疾,已于2年前病逝旅顺;而一手促成了购买“定、镇”二巨舰及“济远”舰的李凤苞早已被那些百无一用的清流书生弹劾去职,郁郁而终;精通多国外语,且在辅佐张树声平定朝鲜“壬午之变”中有上佳表现的马建忠,也已于去年在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任上受困于财源不足,深感其抱负不得施展而去职回籍。
除袁、李、马三人外,自淮军草创时便已文案身份入李鸿章幕府的周馥此时已官至直隶按察使,虽平日里一向与李鸿章互通声息,各为奥援,但毕竟已不能像昔年作幕僚时那样时时咨询,至于重归津门那更是谈不上。
至于其他人,薛福成远赴英伦,盛宣怀虽是第一流的洋务干才,但军务却非其所长,且即将远赴上海接替马建忠督办纺织!算来算去,此时在李鸿章幕中可供参赞军事的竟只剩下了自马江战后锐气尽失的张佩纶一人!
当然也不能说北洋就没有青年干才……
比如那位在朝鲜“壬午兵变”后受命主理驻朝庆军营务,并在数年后的“甲申政变”中杀伐决断,以“三日定三韩”之功而正式崛起的那个历史书上老熟人,今年貌似还只有32岁。
“不过项城兄此时还远在三韩之地,暂时应该还没有机会来我一把吧?而且貌似海军也不是他的专长……”,一念及此,任令羽心中更是黯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