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段誉出家】(1/5)

  【北宋穿越指南】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神符二年,风调雨顺,全国仅局部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官民皆称,这年号改得好。

  钱琛终究是抱病退休了,新的内阁班子为:李含章、张镗、陈东、梁异、令孤许、胡安国、魏良臣。

  李纲在刑部尚书任上病逝,比历史上多活了六年。

  总督宁夏好几年的赵鼎,被调回来接替李纲职务。结果回京不久便生病,朱铭派人慰问才知,他在宁夏就已落下病根。

  三请三辞,赵鼎也退休养病去了。

  赵鼎还年轻,不到六十岁,或许养好身体尚能复官。

  虞允文的父亲虞祺,接任刑部尚书。

  已经快七十岁的刚直老臣李光,升任左都御史。这个任命出乎所有人预料,但很快大家就反应过来,督察院出身的官员有两个入阁,朱皇帝这是在防止“御史系”做大。

  同年去世的,还有御医杨介。

  杨介在起义军出川时投效,而且还献上人体解剖图。他的弟子很多都做了军医,甚至徒孙辈也遍布大明军队。此番驾鹤西游,洛阳及周边数十员大小将领,自发的前来灵堂拜祭吊唁。

  “卿是杨先生的首席弟子,且说说这医学如何改制。”朱铭亲自召见孙叔献。

  孙叔献今年五十二岁,尤擅外科,多次随军出征。

  孙叔献说:“市井小民,多有因病致贫者。自王临川创熟药局以来,虽药价有所下降,但问诊费还是过于昂贵。臣请增设官方医院,并降低医生的问诊费。”

  王安石创设的熟药局,不仅平价售卖中成药,而且还兼有看病业务。

  他开启了中国的公立医院模式,并且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数量实在太少了,只能惠及城里的少数百姓,所谓平价药也经常不平价。

  朱国祥、朱铭父子俩,自然也在推广公立医院,但目前只在州府城市推开,而且许多偏远州府还未落实。

  朱铭说道:

  “朕打算把太医院剥离出来,单设之后比督察院低两级,掌管天下疫病之事。”

  “太医院下属的医疗体系分为三类:一为御医,二为军医,三为民医。”

  “御医、军医顾名思义,民医则由惠民医院与安济坊整合而成。”

  王安石的熟药局,到了南宋改为太平惠民局,明清两代则改名为惠民药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