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七十四·谢学士的影响力还在提升(2/5)

  【北宋穿越指南】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山西多煤,想要外运,必须建铁路才行啊。”施福感慨。

  山西目前就一条铁路走的是汾河谷地。把煤运到陕西倒是挺方便,但运到煤炭需求量更大的省份却难。

  鼎泰帝修建两条超长铁路,又打了好几次战争,当时把国库消耗一空,甚至不得不发行国债缓解财政压力。如今大明财政稍微宽裕,阁部院大臣们又要建铁路了。

  第一条,太原到真定。

  第二条,晋城到焦作。

  都是沿着太行八陉修建,地理条件极为复杂。

  但再难也要修,得把山西煤炭运出来!

  接下来,还要修建从北京到辽阳的铁路,把东北地区跟华北连通。以前没修那边,是因为辽西一带遍地沼泽。

  现在却可以修了。

  辽西的水利工程和人口繁衍,让沼泽地面积不断缩小,为修建铁路提供了可靠条件。而谢衍改进的水泥,也让铁路桥建设成本大为降低。

  如今的中枢大臣们,一个个都把谢衍当宝贝。他们看重的不是什么天平和化学,而是经过工部反复验证的秦国水泥!

  这两个月以来,工部官吏反复前往南郊,变着法检验水泥的各种性能。

  尤其是抗腐蚀性!

  此前流行的水泥,不但强度不够,抗腐蚀性也差,长期泡在水里容易出问题。

  施福感慨道:“如果秦国水泥真能用于修建铁路桥,谢驸马堪称国士无双啊,直接授予翡翠学士都够格。你可能不知道,如今修建铁路,最费钱的不是铁轨,而是那些桥梁和隧道!”

  朱世镕哑然失笑:“百禄兄恐怕也不清楚,谢学士这次的论文意味着什么。他抛出三个定义一个猜想,还有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规范表达。这些如果获得通过,今后只要研究化学,就都是他的徒子徒孙。哈哈,我也是他的徒子徒孙。”

  “恁大的影响?”施福惊讶道。

  朱世镕说道:“儒家的著作,分为经书和纬书。谢学士的成果就相当于经书,而我们以后的研究成果,要么是给经书做注解,要么是围绕经书作纬书。”

  “他才十七岁啊。”施福难以想象。

  “世间就有这般人仿佛生而知之,”朱世镕说道,“太宗皇帝当年,不也是未及弱冠便学贯六经吗?太祖皇帝留下的诸多学说,至今都还有许多是未解之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