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百一十·新式律度量衡颁布(2/5)

  【北宋穿越指南】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自古累黍为尺。哈哈,驸马干脆用米来表长度。”

  “……”

  有了十二平均律那档子事,大臣们现在谈论度量衡都非常轻松。

  反正都是两套单位并行不悖。

  律吕变了,度量衡也可以变嘛。

  因为中国古代度量衡,最初就是根据律吕而得出。

  先通过音乐,制作出标准的律管。

  又因为宫音是君主,所以选择宫所属的中央黄钟律管为标准器。

  选90粒中等大小的黍米,摆放连接起来排列,大概就是黄钟律管的长度。

  按照这种黍米的长度,一粒黍米就是1分,十粒黍米就是1寸,百粒黍米就是1尺。

  容积和重量单位也差不多。

  一黄钟律管的容积为1合,十合等于1升,十升等于1斗。

  一黄钟律管的黍米(1200粒),其重量为12铢。再乘以2就是1两。

  这里的90粒和1200粒黍米,是汉代时候的标准。

  历代的黄钟律管,虽然音始终没有变,但长度和直径比例可变。朝廷在制定度量衡的时候,长度、重量、容积单位大小,也跟着黄钟律管而改变。

  音乐的律吕,是中国度量衡之母。

  律度量衡,“律”始终排在“度量衡”的前面。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啥叶太后要采用十二平均律,有些大臣的反应会那么大了吧?

  律吕那边已经定下来,不需要谁来担责背锅。那么现在就无所谓了,反而一个个都有政绩,说不定还能因此青史留名。

  ……

  转眼到了夏天,全国公立学校开始放暑假。

  学者们陆陆续续来到洛阳,参加几年一次的科学大会,并评选皇家学会的金银铜大奖——去年的大会,是临时发起的,今年的大会属于定期举办。

  讨论修改科学计量单位,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通过。

  几乎是全票通过。

  这玩意儿太好用了,大家又不是傻子。

  紧接着,一群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通过大明测量的本初子午线长度,很快就制作出长度、重量、容积标准器。

  为此,叶太后临时召开大朝会。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件件标准器摆放出来。

  礼官指着十二根律管说“此套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