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退而结网(1/4)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倭人之主如何自称?

  对本就是倭人的犬上御田锹来说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此时反而一时间不太能说出口。

  他是出使过隋朝的,自是知道圣德太子派遣的第一任遣隋使苏因高(小野妹子)递交国书惹的大隋天子不快,横生是非的事情。

  只能说那隋朝大业三年之后,北有突厥之困,高句丽之挫败,内有征调民夫修宫殿大河惹得民怨四起,顾不上倭国的许多事,否则定然很难很难如此放过。

  但如今在犬上御田锹面前的中国天子则不然。

  不说别的,那颉利可汗他昨日刚见过,堪称是这位中国天子武功最好的说明。

  昔日草原扬鞭的共主,如今沦为殿下优伶客,半分气概也无。

  而且犬上御田锹也更清楚,如今国内就连对倭国这个称呼的意见都很大。

  毕竟如今国内尚学汉文化,皆晓倭奴之义。

  但这些话他自然是不能说的,只能一边在心中庆幸还好此前苦劝陛下改了国书上的称呼,一边选择了一个比较讨巧的说法:

  “我国之主不敢忘中国天子教诲。”

  对倭国和我国这个同音的滑头,李世民不置可否。

  同时看着手上国书抬头的“日出处大王致书中国天子无恙”轻轻撇了撇嘴:

  竟和裴世清所判断无差。

  尤其这个大王的自称还真差点被糊弄过去了。

  根据裴世清所说,此“大王”非中原俗语的“大王”,在倭国之地乃是“治天下之王”之意。

  而这看着依然顽固的写在帛书上的“日出处”几个字,李世民也隐隐有了猜想,这或许便是倭国后世之名的来源吧。

  将这书放在一边,李世民随意的换了个问题:

  “使者此来何为?”

  犬上御田锹不敢抬头,对这个走流程的问题也对答如流,药师惠日让他背了许多次,因此张口就来:

  “寡国小民心慕夏言,此行敬献本土方物,欲求中原天子结邦邻之好。”

  随着御田锹的话语被旁边的裴世清翻译,使团的其他人也合力将此行带着的土特产小心翼翼的摆了出来。

  简陋的宝刀,怪模怪样的陶器,能看得出手艺之粗劣的织物,以及一些金砂和玉器也都被一一呈了上来。

  种种东西,唯有金砂被李世民饶有兴趣的捏起来仔细看了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