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舍近求远之法(2/3)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不过杜如晦的这般伤怀心思顷刻间就被李世民抹了个一二。

  “着令司农卿议豆事,拟增设菽豆署掌肥田轮作豆粕诸事。”

  “着令导官署与仓部司,试制豆粕,与典牧署相合,试其功效。”

  “着令太官署珍馐署改豆腐,使其贴合后世样貌,以风行天下令百姓皆愿种豆。”

  这确实是一个年轻帝王的风格,对李世民来说,此前那些关于养马的零言碎语太过宽泛,只宜张万岁这样的善马者细细研究。

  但这大豆的作用可以说相当直白,压榨制油,磨浆作豆腐,余者豆粕再肥马,可谓是一豆三吃。

  如果再算上那大豆的什么瘤子菌的肥田之效,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一点上后辈说的倒是没错,不明白也不要紧,他只需要知道这大豆有肥田效果就行了。

  马食豆愈肥也不是什么秘密,从前汉起便有喂马豆饼的做法,但那是用完整的上好的豆子所制,成本上来说自不相同。

  而李世民同样也相当清楚,就不说让家家户户皆有马的梦话了,只要这大豆能令每个村子多上三五匹马,那他相信这唐之风貌与此时定然完全不同。

  ……

  刘备喜上眉梢:

  “此物虽易,利民于无穷。”

  他说的自然便是在那光幕中一闪而过的铁齿耙。

  实际上这东西对他来说算不上陌生,毕竟平整土地是北方种田的硬性需求。

  关中百姓也皆有耙务农,只不过全是木或竹制,并无铁耙。

  而这铁耙的打造也相当简单,甚至都不用拽着铁匠比划,只需要拿个竹耙过去让铁匠对照着打一个就行了。

  亲眼见到这东西更大的意义还是让刘备豁然开朗。

  来到关中后,前几个月与百姓一起种地后,刘备最大的感慨便是此前务农之法,在关中多有水土不服。

  在山丘颇多的南方好用的曲犁,到了地面平坦的关中作用平平。

  水田务农法,在关中百里旱田上也难有作为。

  但此时看这与竹耙堪称一纸之隔的铁耙,刘备便骤然发觉了自己的局限:

  竹耙铁耙,看似仅有成本差别,但实际上可能因为重量和坚硬程度的差异,导致平田效果也完全不同。

  曲犁既然在关中不好用,何不请孔明一起试制适宜北方的新曲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