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如果不是会挤占肌肉附着的空间,以至影响战斗力,他甚至打算把喷水推进系统也给兵虿装上。
但可惜这种事没有如果,只能退而求其次,发挥节肢动物的传统艺能,遇事不决就特化一对附肢来应对。
解决完了机动问题,剩下最关键的就是造成有效杀伤的能力。
羽翅鲎的一对镰肢其实并非为战斗而生,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那些长刺如筛子般从沙中将三叶虫等底栖生物筛出,并困住猎物,再用其它附肢与尾刺穿刺拉扯,造成杀伤。
而羽翅鲎模版改造而来的兵虿强化了这些刺的结构强度,让其输出能力得到提升。但主要作用依然是控制而非直接造成杀伤,欺负欺负萨卡班甲鱼和小型三叶虫还行,面对海神盔虾这种大型猎物,依然需要改进后与毒囊相连,能向内注射消化液的尾刺出手。
而对付角石类,消化液也没有对海神盔虾那么好使,对付笨重的房角石还有一战之力,而面对直螺角石,林易就需要给兵虿打造一把趁手的家伙,与角石的角质喙争锋。
对于正常的生物来说,任何花里胡哨的结构都比不过一副咬合力足够的口器或者颚好使。
有颌鱼类出道即巅峰的颌平天下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这个想法第一个被林易排除。原因便是,螯肢亚门的口器实在是拿不出手……
并且,将颚或口器作为主要输出手段,其实也是一种妥协。
生物间的竞争不是纯粹比拼战力,进食效率也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于那些底层捡垃圾吃的物种来说-同样的时间内比别人多吃一口垃圾,有时候就是生与死的差距。
而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各种灭绝事件的存在,食物链底层捡垃圾吃的物种才是一个类群兴盛与否的关键。
没有食物链底层生态位多样性,仅有高层生态位顶级掠食者的类群就仿佛无根之木,难以长久。
就如同后世板足鲎类与有颌鱼类的竞争中,小型板足鲎类因螯肢撕扯食物的进食效率不比那些有颌鱼类的吞咽,导致食物链底层的捡垃圾生态位统统拱手让人。
而当那些孤注一掷增长体型的大型翼鲎在志留纪末的海退事件中灭绝,捡垃圾吃的小型有颌鱼类迅速大型化,演化出空前庞大的掠食者,而板足鲎类一方后继无人,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