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犹豫了几个月以后,郭炜终于想清楚了。
郭荣确实颁布过一些吸引被掳及逃亡农户返乡的政策,不过那主要是针对开运年间的中原被掳农户和兵乱时的逃亡农户,那些因为主人离乡而抛荒的农田一般都没有超过十年的,这样的农户返乡当然还是可以期待的。
可是现在温榆河两岸的这片荒原就不一样了,那些土地的原主人都已经被契丹军掳去有二十多年了,就不说这些农户被他们的契丹主人折磨致死,想等他们逃回家乡恐怕也是希望渺茫。
把这片良田抛荒而成的草场留给太仆寺养马,当然也算是一个好主意,只是这样的一片宜耕地就此成为牧场还是太可惜了,更不要说还是稍经规划就可以种水稻的宜耕地。
给禁军蓄养良马固然是重要的,不过农耕社会可比不得契丹那样奢侈,可以把人口稠密区的优质宜耕地就强行圈作草场,在一个正常的农耕社会中,牧场只应该建立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或者不宜耕作的土地。
更何况,周军现在的马匹数量用于进攻其他分裂势力和对契丹的防御作战也已经足够了,再要大规模扩大养马数量肯定是为了进攻草原上的敌人,而这样的进攻作战在统一华夏的核心区域之前显然是无力进行的,没有足够的人口和粮草储备作为后盾,光是马匹数量足够难以为恃。
分田自然也算是一种策略,不管是分给幽州当地的中小户还是留给中原的无地民户,在郭威执政的时期就曾经放免了大量的皇庄,对于促进当时的农业生产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只不过时移势易,经过郭威和郭荣两代人的励精图治,中原地区已经少有流民了,而幽州地区的中小户本来就有不少农田,再放免皇庄多分一点田给他们其实是在增加一些大户,对社会基础构成的影响其实是不利的。
另外,当初郭威放免的皇庄都是一些熟田,灌溉系统也是配套的,又是分给原先就承佃皇庄的农家,并不需要那些农户再增加什么投入。但是温榆河两岸的这一片荒原则不同,这里已经被抛荒了二十多年,灌溉系统早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分给一些无地民户让他们成为自耕农,他们也是无力投资将其改造成良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