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计议伐蜀(2/5)

  【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首先,他不听杨徽之、郑玘等下级官员的提醒,盲目地信任禁军将校,最主要的就是无视了赵匡胤在禁军当中的结党营私;

  其次,在移镇和禁军将领的升转方面,他也是被魏仁浦、赵匡胤等人完全牵着鼻子走,所以郭荣驾崩才不到半年,先帝在藩镇和禁军当中的各种巧妙布置就被轻松地瓦解,周室的忠心大将一个个被调离禁军,藩镇都被调开京师附近,上来的全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或者友好;

  最后,他对于敌情更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懂得分析鉴别前线的军报,一听到契丹南犯就慌了手脚,也不看看禁军当中都有哪一部分已经去巡边了,前来告急的又是哪些州县,就任凭魏仁浦摆布,仓促召回已经之镇的赵匡胤率禁军出征;

  最要不得的就是,在禁军出征的安排上面,他也是彻底地不干预,就任凭赵匡胤潜心布置,把对于赵匡胤来说不够可靠的侍卫亲军先期调离,让卫戍京师的部队全都变成了殿前司所属,而且还是在赵匡胤最亲信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控制下,使得军事方面的顾命大臣韩通成为了空有大权名义的光杆司令。

  于是赵匡胤兵变进城之后,韩通无兵可用,别说是保周室了,就连自身都是难保,家中的成年男丁都被按计划杀绝,范质也是一筹莫展,只能靠把王溥的手掐出血来表示悔恨。

  当然,能够酿成这一系列的后果,也和范质权力欲颇重有关,他可以接受王溥这样基本不会挑战他的次相存在,可以接受枢密使魏仁浦挂一个次相的衔头,却绝不肯接受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的王著拜相,尤其是王著才名素著,极受郭荣器重,又得当世士大夫称誉,为人自有主张。

  因为王著这样的人入相,会对范质在政事堂的权威形成挑战,所以范质抓住了王著好酒这一条极力阻挠,即使最后郭荣遗命王著入相,范质也要和赵匡胤等顾命大臣达成交易,坚决压下了这条遗命。

  权力欲极重和个人生活清廉,就是这么奇妙地在范质身上结合起来了。这样重的权力欲,也就只有皇帝可以压制,这样的人偏偏还不懂军事,那就只能是强力皇帝手下的得力宰相,而不能做什么顾命大臣,无论是做昏君手下的权臣还是小皇帝的顾命大臣,这种人都适足以误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