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政治课(一)(2/3)

  【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李继偓……”

  “有!”

  “王廷训……”

  “有!”

  …………

  一番折腾下来,短训班的少年们都习惯了郭炜的口令,而郭炜则对照着花名册上的说明,一直在努力地观察分辨着众人,除了早就认识的韩微、李延福、李守节、赵匡义等人以外,对其余的活跃分子和重点人员也都有了点初步的印象。

  “好的,今天算是真正认识了诸位,锦衣卫亲军司等着诸位结业来归,诸位在锦衣卫亲军司的前程也完全取决于诸位在武学的成绩。”

  郭炜为点名仪式的结束进行了一下总结性发言,然后继续前文。

  “武学的第一批生员是专为锦衣卫亲军司培训,武学却并不是仅仅为锦衣卫亲军司开办的。自大唐以来,文臣修业有弘文馆、崇文馆,有国子学,有太学,有四门学;就连书学、算学、律学都有专门的实科教授;甚至祠部、太乐署、太医署、太仆寺、司天监、少府监都开办有自己的专门学校;唯独武臣,大唐尚偶尔有武举,后来却只能从行伍间打杀进身,兵书战策都要众人自行修习,因此拔擢大将多有朝政不通甚至军政不通者,都要仰赖从吏提点,以至于被从吏上下其手而不自知!武学,就是陛下给武臣进修兵法书律而设,就是为了改变武臣予人粗野乱国祸民的印象而设。”

  郭炜一口气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向着室内四处扫视了一番,看着下面众人的不同表情,一边审视分析着各人的天赋性情,一边则继续斟酌言辞。

  “诸位心中定然不服,总是说在武学里经博士、助教们教授诸家兵法及历代用兵案例,固然是受益匪浅,但是纵然在读书授业之前,自己也不能算是粗野的;而就是不在武学听博士、助教们讲述那历朝的忠义故事,自己也从未乱国祸民。当然,诸位目前正当少年,又多是生长军中,大周立朝以来又是保境安民,诸位自然是没有乱国祸民之举的,也不曾有机会自百姓处听到世人对晚唐以来武臣的真正评价。”

  “远的不说,我就讲讲年初北伐晋阳吧,为何我军高平大胜之后反攻北汉,一入北汉境,当地民众便箪食壶浆欢迎我军?想必诸位也知道的,都是因为刘氏在河东苛敛以养军,百姓赋役之重远甚于国朝,所以河东百姓愿意为我军供应军需助攻晋阳。河东百姓为的不就是有一个不那么贪残的朝廷么?刘氏的贪残不就是为了养军么?结果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