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闽越纳土(2/4)

  【混在五代当皇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零点小说【0xs.net】,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钱弘俶至此终于彻底认命,不光是认命了,现在他还要争取抢在清源军的前头。

  好在前一段时间主臣之间的商议也并非毫无成果,最起码大家的意见差不多已经达成了一致——钱弘俶若是想要反抗朝廷,武将们也就尽忠职守地跟着,文臣们也就听天由命了;当然,钱弘俶要是听从崔仁冀等人的劝谏,毅然将吴越国呈送给朝廷,那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有了这种一致,再有了钱弘俶的最终决断,剩下来的就是让通儒院草拟一道请以吴越封疆归于有司的拜表而已。当然,最好还能迅速地组织起一支够规格的使团,抢在清源军的使团前面抵达东京,表现出吴越钱氏效忠朝廷从来不落于人后的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事情却是一点也不难,之前的拖延纯粹是因为钱弘俶自己的犹豫而已。其实看得出来陈洪进也经历过一番挣扎,否则的话,即便是泉州距离东京要比杭州远上了许多,那也不会迟到现在才有使团过来。

  有了钱弘俶的点头批准,崔仁冀立即就组织人手拟就一道拜表,不过这是临时拟就的还是早有腹稿,甚至原稿已经字斟句酌地写出来好久了,此时只是誊抄了一遍,那就是非外人能知的了。

  选择使团人员和组织出使船队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努力下于几天之内就完成了,刚刚跟着钱弘俶从东京回来的世子钱惟濬自然是最佳的带团人选,辅助钱惟濬的则是崔仁冀。

  至于船队的事情,莫说驻泊在杭州的定远军船队并不是定在这个时候换防休整,他们即便要换防,那也是和沙门岛那边的定远军船队进行交换,从杭州走海路到沙门岛,然后在登州上岸走驿道,或者继续走水路进黄河,可不如从海路到扬州,再换成驿船、驿马走漕运与驿道来得快。

  所以崔仁冀等人是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了自行组织船队,反正也只需要航行到扬州就可以了,在出行之前与定远军打声招呼就行。

  所以这个时间还真让钱弘俶抢到了,就在搭乘了清源军使团的定远军换防船队驶入明州港的时候,钱惟濬率领的吴越国使节船队已经从杭州港拔锚《》。

  …………

  “臣伏有恳诚,贮于肺腑,幸因入觐,辄敢上闻,盖虞神道之害盈,必冀天慈之从欲。臣近蒙朝廷赐以剑履上殿,诏书不名,仍以本道领募卒徒,尝营戈甲,特建国王之号,俾增师律之严,皆所以假其宠名,托于邻敌。方今幅员无外,名数洞分,岂可冒居,自罹公议?合从省罢,以正等威。除本道军士、器甲臣已曾奏纳外,其所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职名,并乞解罢。凡颁诏命,愿复名呼,庶圣朝无虚授之恩,微臣免疾颠之祸……臣伏念祖宗以来,亲提义旅,尊戴中京,略有两浙之土田,讨平一方之僣逆。此际盖隔朝天之路,莫谐请吏之心。然而禀号令于阙庭,保封疆于边徼,家世承袭,已近百年。今者幸遇皇帝陛下嗣守丕基,削平诸夏,凡在率滨之内,悉归舆地之图。独臣一邦僻介江表,职贡虽陈于外府,版籍未归于有司,尚令山越之民,犹隔陶唐之化。太阳委照,不及蔀家,春雷发声,兀为聋俗,则臣实使之然也,罪莫大焉。不胜大愿,愿以所管十三州献于阙下执事,其间地里名数别具条析以闻。伏望陛下念奕世之忠勤,察乃心之倾向,特降明诏,允兹至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